三、把驻疆部队建设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是加强新疆防务的核心要求
新疆防区地域辽阔,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边防线长,周边国家多,争议地段多,敌情社情复杂,必须保持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驻疆人民解放军是支撑新疆防务、防御和震慑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骨干力量。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关注驻疆部队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亲自部署人民解放军进疆、接管边防和南北疆布防,亲自部署“三区”民族军的改编与整军,部署对新疆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整编和改造。要求驻疆部队加强内部团结,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开展大生产运动,更好地担负起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任务。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命令,驻疆20万部队分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国防部队集中力量进行文化、政治、军事训练,加强合成军建设,担负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祖国西部边疆的任务;生产部队主要是开发和建设边疆,集中力量从事工农业生产,为之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基础。新疆军区成立之初,深入开展了“立功创模”运动和“屯垦戍边、扎根边疆”教育,提高了广大官兵爱国戍边的政治觉悟。20世纪50~70年代,军区部队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和平时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调整体制编制,贯彻共同条令,进行正规统一的军事训练,开展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开展学雷锋、学好八连活动,开展争创“四好连队”、争当“五好战士”运动,整军备战,部队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遵照邓小平提出的“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军队建设总目标和中央军委的部署,驻疆部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拨乱反正,肃清“文革”的消极影响,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爱祖国、爱边疆、爱各族人民”教育和以“献身四化、献身国防、献身边疆”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人生观教育,广泛开展向中央军委命名的“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神仙湾哨卡学习活动;坚持依法治军,狠抓条令条例的贯彻落实,从整顿作风纪律入手治松治散,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调整驻疆军队编制体制,精简整编,调整防区民兵组织,组建预备役部队;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大力加强部队基础训练,突出干部训练和院校教育,积极推进和深化训练改革等等,从而开创了以战备训练为中心的部队建设各项工作新局面。
1990年8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题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新疆部队建设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11]1998年7月,江泽民第二次视察新疆时指出:“新疆自然条件差、边界线长、敌情社情复杂,尤其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十分尖锐,广大官兵随时面临政治风浪、军事斗争、艰苦环境的考验,甚至是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这在政治上对部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2]驻疆部队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突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培育形成了享誉全军的“喀喇昆仑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官兵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战备训练工作摆在部队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提高部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加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使之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拳头和威慑力量。坚持依法从严治军,狠抓基层全面建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部队质量建设得到新的提高。
2006年9月,胡锦涛视察驻疆部队时强调: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军事斗争准备。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强军事理论学习,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战法学习培训,抓好基础训练和新装备训练,尤其要加强检验性、对抗性、适应性演练,全面提高部队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边境安宁和稳定。[13]驻疆部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不断增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部队各项建设首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严肃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始终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持续兴起军事训练热潮,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部队建设呈现出整体进步、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指出:要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真抓实备、常备不懈,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选择,是驻疆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