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新疆防务的指导方略研究

新疆军区政治部编研室
2013年05月27日08: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强新疆防务的物质基础

新疆防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艰苦。唯有大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加强新疆防务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谋划进军新疆时,就与王震谈了新疆历史上的屯垦兴衰,要求部队进疆后大搞生产,特别是要带动和帮助边疆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经济。1949年12月5日,毛泽东在《军委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中指出:“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而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14]驻疆部队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1950~1954年,在天山南北的亘古荒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52年,驻疆部队实现了主副食全部自给。到1954年底,共开垦耕地115.9万亩,创办军垦农牧场43个,并修建了乌鲁木齐红雁池水库、阿克苏胜利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积200多万亩,从而为新疆的农业发展和国营农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部队节衣缩食,兴建了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织厂等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并于1953年全部移交地方,为新疆发展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1954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至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871万元,占自治区工农业总产值的14%,建成国营农场44个、国营牧场15个,耕地面积达到224.8万亩,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由长期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邓小平要求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驻疆部队响应中央军委号召,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1985~1993年,驻疆部队为群众打井107眼,年出水量740万吨,满足了300万人饮水和10万亩农田灌溉的急需。同时,积极参加了乌鲁木齐柴窝堡引水工程、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乌苏四棵树引水工程以及防风抗沙造林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8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指出:“驻疆部队为奠定新疆现代工业基础、发展新疆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你们继续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积极支持和参加新疆开发建设,为新疆经济振兴,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作出新的成绩。”[15]驻疆部队先后投入大量兵力、车辆和机械,支援了兰新铁路复线、塔里木油田开发、亚欧通信光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胡锦涛在新疆视察时,要求驻疆部队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努力为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6]这一时期,驻疆部队参加了乌鲁木齐雪莲山、东山生态园工程,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护林工程,库尔勒库鲁克山和准东煤炭化工基地,以及塔里木河、伊犁河、额敏河等流域生态工程建设,推进了新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援建了乌鲁木齐和平渠改造、克拉玛依林纸一体化工程、独山子乙烯工程、南疆抗震安居房等69项重点工程,为边疆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驻疆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义不容辞的义务。在西部大开发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驻疆部队更要深入研究地方之所需、人民之所盼和部队之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增强主动性,落实有效性。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