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帅为打开中美关系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就这样,1969年3月至10月,由陈毅牵头主持,四位老帅在中南海武成殿共开了24次会,向党中央呈递了三份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报告。陈毅说:“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回答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其词。”后来,他在病榻上得知尼克松将于次年访华时,欣然道:也许我看不到两国正式建交,但我们的建议起了作用,这就好嘛。历史证明,四老帅务虚会为毛泽东下决心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当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手握到一起时,尼克松曾语重心长地这样说:“今天,我在这里握手时不能忘记另一个人,他在几个月前去世,他就是陈毅……”
熊向晖回忆说,可惜陈毅患了癌症,大概看不到尼克松访华了。我到301医院看望陈毅,他对中美关系终于打开感到兴奋。他说:尼克松为了美国的利益,居然比我的设想更“不合常规”,这倒出我意外。陈毅还说:只有主席才会下这个决心,只有主席才敢于打美国这张战略牌。主席下了这着棋,全局都活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20年隔阂的坚冰。但令人惋惜的是,陈毅因患癌症不幸于1972年1月6日去世,没能看到这震惊世界的一刻。
四老帅不负毛泽东殷切期望,对于苏联猖狂反华甚至叫嚷对中国进行核袭击问题进行冷静、独立、深入研究,不跟潮流,人云亦云,拿出了真知灼见,几位老帅一方面认为苏联军队不可能大举入侵;另一方面认为美苏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争取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将成为它们矛盾斗争的焦点,中东局势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予以高度重视。因此,老帅们建议中央缓和中美关系,尽快恢复中美会谈,打开中美外交的新格局。以后的事态发展,正如四位老帅的判断,苏中战争并未发生,边界冲突也未继续,两国关系有所缓和,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中美关系大门终于打开了。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尼克松派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来京,周恩来同他会谈,叶剑英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名义协助。7月16日双方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实践证明,四位老帅1969年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作者: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编审)
(《世纪桥》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