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视角看毛泽东的理论创新

庄福龄
2013年08月09日13: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大贡献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许多重要贡献。仅从认识论上看,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二是为中央领导集体撰写和制定了众多决策性文件。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的理论研究工作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下,呈喷发之势。他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哲学讲演,可视为一组两篇,即《实践论》和《矛盾论》。

毛泽东在他的哲学讲演中,首先把认识论介绍给了延安的军政干部,进而影响了广大军民。当时延安流行的哲学宣传品不少,有从苏联传来的,有从国民党统治区传来的,也有从其他国家传来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泽东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是以此作为工具和武器,用它来广泛地分析问题,根本目的是去改造世界,推进抗日事业。

宣传认识论也要抓住重点。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而言,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和胸怀,一方面要把他们的世界观变成从事抗日工作需要的方法论,另一方面要把方法论落到世界观的实处。总之,要反对空谈和不切实际的议论。这是一个从古到今、从外到中广泛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那里,吸收了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结晶,又返回到实践中,再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研究、总结。

《实践论》既分析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又分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在之前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继续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阐明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完成了《反对本本主义》中未能完全说明的问题。实践之树常青,实践的生命力永远内在于不断产生的矛盾之中,这又需要展开对矛盾论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实践论》和《矛盾论》可看作哲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起点。

《矛盾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来考察问题,其根本观点认为矛盾在万事万物中是不可回避的。毛泽东反对一些人在认识问题时陷入闭目塞听和与世隔绝,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论。这是针对教条主义破坏辩证唯物论的整体性错误来阐述的。毛泽东在理论上把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贯通起来,看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有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也就有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武器,同时也向全党提出了理论武装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大量文件。《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这份文件明确提出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深入实际,取得经验,既要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又要把广大群众正确的意见,集中为群众系统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群众的实践验证这些意见。把两个结合同理论武装天衣无缝地化为一体,通过领导方法把认识论群众化、大众化,把领导置于群众中间,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