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视角看毛泽东的理论创新

庄福龄
2013年08月09日13: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五、终身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带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高度自觉步入晚年的。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仅就其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矛盾观的不断创新来看,就足以说明他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忠实的继承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典范。

其一,面对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毛泽东是在调查研究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中国国情、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并最终成为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实践家。

其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巨任务,毛泽东艰辛探索,创建了一套新的社会形态理论,并付诸实践。他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开创了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和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并强调了这条道路的中国特色。据此,毛泽东批评了斯大林和苏联理论界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以及否认矛盾是社会发展动力的错误观点,指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仍然会有矛盾,进一步论证了矛盾存在的永恒性,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

其三,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他在1965年发表的几段文字中写道:“中央多次对同志们提出这个问题,认为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对于成绩与缺点、真理与错误这个两分法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又说:“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他还说:“人类总是要犯一些错误才能显出他们的正确”,“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盲目的必然性往往是自由的祖宗”,“人类社会、人类本身(即人的身体)都是永远认识不完全的。如果说有一天认识完全了,社会全善全美了(如神学所说那样),那就会导致绝对的主观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界观”。(《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8、324、326页。)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高度提出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对自己对党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令人敬佩和深思。

其四,毛泽东的矛盾观给人以希望和信心。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许多人来说,承认这个规律是一回事,应用这个规律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涉事其中,往往感到问题的复杂。所以毛泽东说:“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4页。)总之,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方面,在面对困难和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毛泽东都从观点和方法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作者庄福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