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滇 刘小清
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决定了张爱萍重返上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曾经担任过军委骑兵团政委、时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张爱萍,一心想奔赴前线,跃马挥戈,疆场杀敌。“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张爱萍最终选择了与抗大许多学员一样的方式,给学校和总政治部写信,要求到前线去。
抗大学员不安心学习要求到前线去的情况最后被毛泽东知道了。这天,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在教育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抗大。此前,毛泽东多次到抗大上课,对这些学员也比较了解。尤其是张爱萍,还是毛泽东介绍他进入抗大的。在抗大一个简陋的主席台上,面对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毛泽东讲了抗战爆发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热情鼓励了同学们“要求到前线去”的积极性,同时告诉大家总政治部确实准备选调一批学员到部队和前线去。
张爱萍闻此,精神为之一振。他认为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理想将要实现,因此显得非常兴奋。
毛泽东的讲话在继续,浓重的湖南口音,语速不快,但很有力。
“我们的抗日大学还要办下去,而且还要扩大。你们中的有些人将被留下来做教员,这也是抗战的需要嘛。如果大家都走了,我们还怎么培养抗日人才?况且这里的天地也很广阔,也仍然有用武之地嘛。”继之,毛泽东的宣布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凡写信要求离开的全部留下,没有写信的可以分配到前线部队。”
张爱萍就这样事与愿违地被留在抗大当了教员。
当教员对张爱萍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和锻炼。他开始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及中国古代兵书战策,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军事知识。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对张爱萍以后的军事生涯非常重要,因为他被逼着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研究了战略战术,从而为以后成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正在窑洞挑灯夜读的张爱萍突然听到一个急切的声音在喊:“张爱萍,主席叫你,现在就去!”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向毛泽东的窑洞跑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