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与张国焘在中共六大上发生激烈争论,给共产国际的“指导机关工人化”提供了新的口实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内从上到下,出于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愤怒,革命急性病迅速膨胀,使党内“左”倾情绪很快蔓延开来。所谓“‘左’是站着斗,右是跪着降”的说法,广为流行。加上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严重偏离实际,认为当时中国革命仍然处于高潮阶段,而且还在“不断高涨”。瞿秋白不但连续撰文为之推波助澜,而且在他主持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一再讨论和强化这个错误的指导思想。
1927年11月9日,由瞿秋白主持召开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罗明纳兹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认为国民党统治已处于崩溃的边缘,现时全中国是直接革命的形势。因而,会议制定了组织全国武装暴动的总策略,要求农村暴动和城市暴动相结合,并以城市暴动为“中心及指导者”,从而使“左”倾盲动主义在全党取得支配地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许多损失。中央部署发动的两湖暴动、广州暴动和上海暴动相继失败。包括张太雷在内的一批党的重要骨干牺牲了,大量党的领导机关被破坏,参加暴动的工人、农民死伤严重。血的教训,使中央领导开始注意到防止暴动中的盲动主义问题。
从1928年1月12日的《中央通告第28号———论武装暴动政策的意义》发布起,中央开始纠正暴动中的“左”倾盲动错误。4月30日,中央发出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的第44号通告,“左”倾盲动错误在全国范围的实际工作中基本结束。与此相关,瞿秋白在中共中央一把手位置上的时日,也行将结束。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执委会直接指导下,中共六大于莫斯科郊外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瞿秋白身为上届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左”倾盲动错误的主要责任人,既是大会筹备和召开的主要组织者与主持者,又是大会的主要批评对象,以至被解除(表面上是落选) 党内最高领导职务。
促成瞿秋白政治命运发生如此变化的根源,在于共产国际。一方面,就像对大革命失败的追责,必然导致陈独秀的下台一样(当然,其中也有陈不听共产国际指挥的因素),追究“左”倾盲动错误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造成的危害之责,瞿秋白自是难辞其咎。
中共六大开幕前,瞿秋白等先后同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和联共(布) 领导人斯大林,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接触。斯大林明确告诉瞿秋白,中国革命目前还不是高潮,只有当革命发展到已有胜利可能时,才可以说达到了高潮。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共领导人和共产国际领导人举行的政治谈话会上,瞿秋白却依旧不承认自己对形势判断有误。他明确表示,不理解斯大林对高潮问题的解释。他确信,中共中央此前在原则上并无错误。在中共六大的发言中,他继续坚持这些观点(他因此受到中央其他同志和代表异口同声的批评)。
在会上,被视为机会主义代表的张国焘,跟被视为盲动主义代表的瞿秋白多次发生激烈争论,大有无休无止之势。这逼得布哈林出面制止,“就是你们这两个大知识分子在吵架,再吵就把工人干部提拔起来代替你们”。张、瞿的对立,给其他代表造成了不良影响,又给了共产国际“指导机关工人化”以新的口实。
就在张国焘和瞿秋白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向忠发这匹工人出身的黑马腾地跃起,夺人眼目。过去总说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他在莫斯科的种种不俗表现,证明他不但有头脑,而且有心机。例如,在上述政治谈话会上,他的发言异常谦逊,自谓离开中国很久(1927年10月,他就受派前往苏联,参加俄国十月革命十周年庆祝活动,后来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并参加中共六大筹备),对很多实际情况不了解;对党的理论也知之不多,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的观察力。又如,他认为党内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生,最主要的是它的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对中央错误的批评,不能站在个人立场上,更不能罔顾事实,把所有问题都说成是中央的。向忠发的言论、态度,得到许多代表的赞赏,受到共产国际领导人的青睐。向忠发在共产国际扶持下,毫无悬念地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政治局常委会主席。瞿秋白虽然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得票都很少。这显然跟一些代表对备受“左”倾盲动错误折磨怀有怨恨之心,不想选举这一错误的主要领导人有关。
以上情形表明,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挨批受贬,实在是事出有因。不能出于同情瞿秋白,而过多地把这一结局跟某些个人间的恩怨纠葛扯成一团。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