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全力支持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海员的罢工斗争极为关注和重视。党的一些进步刊物如《工人周刊》等,及时报道了有关香港海员罢工的进展情况,对海员的正义斗争表示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共广东支部在罢工开始后不久,即发出《敬告罢工海员》的传单,表示全力支持他们的罢工斗争。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进行了大量的支援罢工斗争的工作,包括向罢工海员捐款,及时发动上海工人成立“香港海员后援会”等。党还派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李启汉赴香港慰问罢工的海员。李启汉与其他代表一起,与港英当局企图招募新工人以破坏罢工的阴谋进行斗争。
2月1日,港英当局借口香港海员工会犯“运动他项工人罢工”“危及香港治安与秩序”“陷本殖民地生命于危险之境”之罪名,悍然宣布香港海员工会为“非法”团体,命令武装军警前往德铺道中香港海员工会办公地方大肆查封,将会所内的物品全部抢走,又将工会内的工作人员全部驱逐出去,由警探留下坚守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招牌也被强行摘了下来,并被随之抢走。港英当局这一行径更加激起了广大海员的义愤,香港海员罢工遂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
在一个多月的斗争实践中,苏兆征和林伟民等罢工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面对如此强大和顽固的对手,只有继续联合全港工人阶级共同行动,造成更大的声势,才能夺取罢工斗争的胜利。为此,苏兆征、林伟民等
人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再次派遣一批骨干前往香港,与香港各工会联络,争取他们起来举行同盟罢工,给予港英当局以致命的打击。香港各工会团体积极响应海员罢工总办事处的呼吁,正式决定举行总同盟罢工,以声援香港海员的正义斗争。香港各工会为此派出代表前往广州,与苏兆征、林伟民等罢工领导人联络,具体研究届时举行总同盟罢工的有关事宜,同时成立了“全港同盟罢工办事处”。
之后几天时间内,香港参加总同盟罢工的,有邮局、银行、酒店、茶居、街市(菜场)、造船、电车、水底电线、报馆、印刷、轮渡、屠宰等行业的工人,还有饼干面包店和牛奶房的工人、店员杂工等,就连外国人雇佣的仆人、厨师、园丁等中国洋务工人也纷纷加入了罢工。
至3月初,香港各界罢工人数迅速增至10万人以上,罢工浪潮席卷整个香港。随着交通运输的中断,香港出现生产停顿、商店关门、日用食品日益匮乏、物价暴涨、市民大量抢购的现象。这充分显示了香港海员罢工的威力。
1922年3月4日,港英当局派出大批武装军警,在离香港6公里的沙田地区向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扫射,当场打死4人,打伤几百人,后因伤势过重又死去2人,造成震惊中外的沙田惨案。香港罢工工人虽然遭到港英当局的血腥镇压,但并不屈服。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广大工人和各阶层群众的强烈义愤,总同盟罢工继续扩大。
这时的港英当局已走投无路,不得不答应以海员之前提出的9项条件为基础,举行谈判。双方经过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协议,3月5日由各方代表签字。林伟民、翟汉奇等4人代表罢工海员在协议上签名。
3月6日,港英当局发表特别公报,宣布取消香港海员工会为不法会社的命令,同时取消香港居民离港的禁令等,并定于同日下午将“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招牌送回。当港英当局的代表把海员工会的招牌重新挂起时,10余万工人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工人万岁”的欢呼声震动整个香港。这样,从1922年1月12日起到3月8日止,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最终以取得重大胜利而宣告结束。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