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四届人大会议为何屡次延期【3】

水新营 刘中锋

2014年04月09日16: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三次计划于1973年国庆节后召开:又因多种因素推迟

“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周恩来领导全党尽可能稳妥地处理事件遗留的一些紧迫的重大问题。1971年10月以后,随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材料陆续发出并传达到基层,按照毛泽东的布置,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批林整风”运动。林彪事件对全党全国的震撼是巨大的。1972年5月21日至6月23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随后,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召开“批林整风”会议。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召开一次新的党代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成员急需调整,林彪事件也须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做出正式决定,中共九大通过的写有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党章自然也急需修改。本来,按照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十大应该在1974年举行。但由于发生了林彪事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提前召开十大。这样,四届人大的召开便排不上日程。

在十大的筹备工作中,毛泽东着重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央领导班子的组成,包括林彪事件后需要再次选择自己的接班人。他考虑新进入中央领导班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要年轻,二是要从工人、农民中直接选拔一批人。他在九大后,特别是庐山会议和“九一三事件”后,多次说要提工农出身的同志为党的副主席、常委。正是从这种设想出发,王洪文、陈永贵、吴桂贤、倪志福等被考虑进入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虽然江青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一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也客观反映了党内健康力量的增强。

1973年8月底,中共十大闭幕后,因林彪事件而一再推迟召开的四届人大的问题重新提上工作日程。

中共十大闭幕不久,周恩来和王洪文向毛泽东汇报了有关四届人大的筹备事项。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政治局于9月12日举行会议,讨论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商定:(一)发出关于召开四届人大的通知。有关代表名额的调整,由中央指定的组织工作小组负责处理。(二)关于修改宪法草案工作,拟选几个重点单位试做修改。(三)会议还决定,为加紧筹备工作,在政治局内成立组织小组、宪法修改小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等三个小组。组织小组由王洪文任组长,李德生、李先念、纪登奎、吴德、汪东兴为组员,负责审查全部人事组成名单;宪法修改小组,康生任组长,张春桥为代组长,江青、纪登奎、苏振华、倪志福为组员,负责宪法的修改、整理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周恩来任组长,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华国锋为组员,负责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并先于近期提出报告要点大纲。以上三组工作,均需在10月5日前进行完毕。会后,周恩来把政治局会议情况报告毛泽东,并说:“这些程序如果进行得顺利,四届人大正式会议开五六天就能解决问题。”

10月中旬,周恩来再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稿。同时,各地、各单位出席四届人大的代表也陆续协商选出,人大会议的主席团和人大常委会的人选也拟出初步草案,待提交政治局讨论通过。

10月22日,公安部部长李震不明原因身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起要案。在当时的条件下,李震身亡的原因一时难以查清。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会议,决定采取若干特殊措施加以防范。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受到影响。

应当说,通过十大,“四人帮”攫取了党中央很大一部分权力。他们对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的权力分配垂涎已久。尤其在王洪文担任了四届人大筹备小组组长后,更是图谋要完全由他们来“组阁”。

然而,江青一伙也知道,要实现由他们来“组阁”,横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障碍就是周恩来。换言之,要实现他们的“组阁”图谋,必须彻底扳倒周恩来。由此,江青一伙绞尽脑汁,开始了旨在打倒周恩来的一系列动作。十大召开前后,在他们的授意和操纵下,全国报刊上发表的大量“评法批儒”的文章中,借批判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把矛头直指周恩来,并对准其他重要领导人和刚刚恢复工作的广大老干部。

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江青等人召开在京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大会。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又被推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