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坤
让优扶对象享受党的温暖
1978年5月,陈光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分管优抚等工作。在10年动乱期间,我国民政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被搞乱,全国的民政工作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陈光不足16岁参加红军,革命战争期间的戎马生涯经历,使年过花甲的他到任后,立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分管的优扶安置信访救灾等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陈光在带领机关工作人员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优抚工作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思路。他认为优抚工作体现在物质方面,是通过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优抚对象的补助和优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政治地位方面,是树立他们的光荣感,使他们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他怀着深厚的感情说,优抚对象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解决退伍红军老战士的称号和待遇。陈光不辞辛苦地带着工作组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对散居在农村的退伍红军老战士,包括河西走廊红军流落人员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鉴于各地情况的差异性,其政治待遇和生活困难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根据陈光的提议,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高对退伍红军老战土的生活费补助,由国家对他们实行定期定量补助,补助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对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属则给予照顾,退伍红军老战士本人的疾病医疗,由当地卫生部门转入公费医疗范围。二是提高抚恤标准,解决家属生活补助渠道。提高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牺牲、病故抚恤标准,特别是对战士的牺牲抚恤金,做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过去的180元提高到500元的新标准。机关、企事业单位烈属、病故军人家属生活困难补助渠道,由原所在单位负责解决,改由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从而使这部分人生活有了可靠保障。三是改进了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工作。主要是明确对象、提高标准、建立审批手续和领取制度。加强检查、不错不漏,坚决制止徇私舞弊、挥霍浪费、贪污挪用补助费现象发生。据1980年18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全年发放定期定量补助款为1.2亿元,享受补助的待遇人数140万人。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基本得到解决,提高了党的威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1979年初,人民解放军在中越边境进行了一场自卫反击战。陈光提出要做好部队的抚慰工作,减轻部队负担,鼓舞士气,支援边防部队。要抓好以下四件事:一是对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人员的家属进行慰问;二是对在自卫反击战中的立功人员进行报喜和庆功;三是做好在自卫反击战中阵亡烈士善后工作;四是做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踪军人的家属工作。凡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踪的军人,没有获得其确切消息的,按牺牲军人处理,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以后发现有的没有牺牲时,再予以更正。对已证实是被对方俘去的军人,在未查清他们的现实表现,其家属仍按军属对待。对随军参战的民兵和民工中的失踪人员,也按失踪军人的办法处理。以上工作的开展,大大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前方勇猛作战,后方大力支持,起到了保卫边防、巩固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做好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是陈光在民政部分管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和政治任务,为此陈光强调一定要按政策办事,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例如军队退休干部最为关心的安置去向问题,国家的规定是灵活的。可以就地安置,可以回本人或配偶原籍安置,也可以到配偶、子女、父母居住地安置,愿意回农村安置的给予鼓励。这是根据军队干部的特点而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对军队退休干部的关心照顾。陈光指出,对这个规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理解成我想到哪里安置就可以到哪里安置;也不能理解成想把你安置到什么地方就安置到什么地方,而是既要考虑本人志愿,也要考虑安置工作的现实可能性,由军队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商解决。同样,对军队退休干部的福利待遇,应按当地的同职级干部标准执行。同样,由于我国人民军队每年都有新兵入伍,也有老兵退伍,因而每年军队都有几十万战士需要退役回到地方安置,而且必须当年完成接收安置任务,任务十分繁重和紧迫。陈光认为要继续坚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安置原则。要把安置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对退伍军人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愉快地返乡安置。各地民政部门要加强领导,做到层层有人负责,从组织上保证接收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关于对城镇退伍军人的安置,陈光强调采取“按系统分配任务”的办法,包干安置,各单位不得拒绝接收安置,不能和待业青年同等看待。国家对城镇退伍军人的招工指标是保证了的,要请劳动部门及时下达指标,民政部门要及时联系安排工作,使他们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1986年12月20日,陈光因久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3岁。陈光一生勤政于党的事业,他曾说过,只要是为社会作奉献,献爱心的事,我是决不吝啬的。陈光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省部级干部,源于他坚守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以贯之坚持的“民本”思想、爱民情怀和公仆实践。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