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调整办人民公社思路前后

霞飞

2014年10月11日15: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探索中,有正确的认识,也有盲目性,更有失误,中间经过了许多的曲折和反复,但他从未半途而废

邓子恢的报告下发至各省、市、自治区后,各地开始进行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小队一级的试验。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各地取得了一致的认识,都认为把基本核算单位放在小队一级,是合适的,既深受农民的欢迎,又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决定,由中央正式发出文件,把人民公社的体制最后确定下来。1962年2月11日,毛泽东批准下发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同时在这个指示稿上写下批示,要求我国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稳定在生产小队一级至少30年不变。中央指示说:“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已经是势在必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有很多好处。(1)能够比较彻底地克服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2)生产队的生产自主权有了很好的保障。(3)更适合当前农民的觉悟程度。(4)更有利于改善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在我国各地农村,绝大多数的人民公社,都宜于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但就整个农村来说,人民公社的体制,又不应当强求一律。”“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是一个长时期内,至少三十年内实行的根本制度。这个问题应向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反复说明。”这个指示要求各地:“应当争取时间,立即动手,宜早不宜迟。”“力争在春耕开始前后,把这项工作大体做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这次调整,是一次大调整。各地情况不同,认识不同,但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大方向是定了的。各地在贯彻中央指示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新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对中央原来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的一些规定加以改变。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这个文件,改变了原来的中央文件中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规定,确定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同时,限定了人民公社的规模,确定人民公社的规模,是一乡一社,各个公社的规模定下来后,长期不变。同时,对人民公社的组织问题,节约问题,办工业问题,自留地问题等,都做出了规定。

这个文件下发之后,各地很快就按此文件,调整人民公社的规模和内部结构,并按中央的这个文件,把人民公社确定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之上。从此,人民公社的性质、管理体制、职能、任务等,就在这个基础上稳定下来了。这个阶段,一直持续了1982年。

平心而论,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特别是从1962年到1982年间,人民公社的存在,对于使农业生产与当时实行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相衔接,对于保障几亿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对于兴修水利和搞农田基本建设,对于发展乡镇工业,对于训练农民的集体主义意识,对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显示出一定的集体主义优越性。这个优越性最突出之点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中国广大农村没有乱。那个时候,如果农村乱起来,后果是不可收拾的。

人民公社确实存在不少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不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20世纪80年代初,就更不适合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1月,全国农村已经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发生在人民公社内部的变化,更使人民公社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了,这就需要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顺应新形势的需要,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宪法对人民公社的体制进行了重大改动,这就是:改变过去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权。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以1983年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这个文件在两个主要方面改变了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一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二是实行政社分设。中央这个文件一下达,全国各地普遍推行政社分开,变社改乡。当年,全国各地的人民公社全部变社为乡了。人民公社就此结束了它的历史。

人民公社的历史结束了,但它给当时和今后的人们以很多的启迪。其中一个最大的启迪是:毛泽东在办人民公社的实践中,昭示了一条道理:要敢于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在探索中我们还必然会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但是我们要有勇气去调查它、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探索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在指导中国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面对的就是一个必然王国。他在这个必然王国面前没有止步,更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探索。在探索中,有正确的认识,也有盲目性,更有失误,中间经过了许多的曲折和反复,但他从未半途而废。他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让中国农村迅速摆脱落后面貌,让亿万中国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良好愿望。对此,中国广大农民心里是清楚的。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是咱社里人”这首歌,才会在中国农民中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