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的国情分析方法论要【4】

——以近代中国为中心

凌弓

2015年01月08日15:38   来源:北京党史

四、在历史长河中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分析近代中国

毛泽东分析近代国情,还常常使用历史的、发展的方法,把事实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把国情放到历史长河中,用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它。众所周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有着矛盾的态度。他们曾经是革命的同路人,参加过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但他们也一度成为革命的陌路人,站到了蒋介石集团那一边。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内不少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敌人。然而,毛泽东却没有把民族资产阶级钉在过往的历史上,而是把过去与现时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他以动态的眼光再审视国情,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倾向在新形势下的变化,明确指出:“在今天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呢?我们认为是有这种可能性的。”[11]“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12]历史证明这一分析是正确的。

近代中国历经清朝、民国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时期,外侵内战交替,社会纷乱动荡。毛泽东同样把它放入历史长河中,用动态的方法分析发展变化中的社会,解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北洋政府时期是“政治更发黑暗,财政更发紊乱,军队更发增多,实业教育更发停滞。”[1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地方政府的小军阀同时存在”。[14]进入抗战后,毛泽东在全面考察了中国社会的演变后,重新概括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等近代中国的六个特点。

其实,任何社会都是沿着相对稳定与绝对变化的轨迹运行的,不变的社会是没有的。虽说有时一定时期的社会变化置于历史长河中审视微不足道,但惟其细微易被忽视和不易察觉,就更需要我们确立动态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观察事物,这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与变化中的国情的脉搏、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