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星 司英玉
四、“华清同志为红二十五军重建,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当时,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蒋介石仍以15个师以上兵力,继续对苏区实行“清剿”。为坚持苏区斗争,中共鄂东北道委、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成立,由郑位三担任道委书记,领导鄂东北游击战争。郑位三是黄安七里坪人,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群众威信很高。临危受命后,他到处寻找红安中心县委机关人员,只找到了刘华清等几个人。
郑位三非常欣赏刘华清,一见面就委以重任:“你当过秘书科长,这次你就作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的秘书科长,协助我做具体工作。你带的人仍由你管,其他的干部和人员我再找。”
郑位三交给刘华清的第一件事,就是以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的名义,向各县、区的党和苏维埃组织发出指示信,要求他们立即组织群众开展反“清剿”斗争。这封信是郑位三亲自起草,刘华清刻的钢板。没过几天,郑位三又陆续找到一些人,其中有广东人朱赫,懂军事。郑位三就让他担任司令部参谋主任。“司令部还有个叫石健民的,当时因为保密,我并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与中共中央之间的交通员。”
随着工作进展,总司令部直属部队也有了发展,成立了负责情报通信的交通队,由刘华清兼任政治指导员。这可算他的第一个基层部队任职。
在郑位三领导下,鄂东北地区的游击武装很快组织起来了,先后合编和扩编为7个独立师和游击师。这些独立师或游击师兵力不等,有的千余人,有的几百人,合起来有7000人左右。这样,各县基本都有了武装骨干力量,同时,各区、乡、村也都建立起游击队或游击小组。
人马多了,刘华清等几个人就忙起来了:“光经我手起草、刻印的文件、通知就有十几份。我们还要负责收集各种情况,分析敌情,发出通报,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组织游击总司令部直属机关转移。还要向郑位三提出司令部的工作建议。后来,参谋主任朱赫不见了,听说是被当反革命抓起来杀了,就由石健民来接任。但是,石健民还担负着省委与中央之间的交通工作,经常不在,这样,司令部工作就落到了我肩上。”
在郑位三领导下,在刘华清等协助下,鄂东北地区游击战争轰轰烈烈。他们袭击小股敌人,夜摸敌人据点,伏击敌人军用物资,破坏公路桥梁等,有效地牵制了敌人兵力,掩护了主力红军转移,为以后红二十五军坚持苏区斗争奠定了基础。
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将苏区各支武装统一组织起来,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担任军长。红二十五军的重建,结束了鄂豫皖苏区武装力量分散和混乱的局面。
在重建红二十五军过程中,鄂东北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作了大量工作,刘华清更是身体力行:“我们都深感重建主力红军的必要,配合得非常自觉主动,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调哪个地方的游击部队就给哪个,本地区就是有天大困难,也自己承担。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机关还组织人员分头到各县、区去做工作,贯彻这一精神。鄂东北地区数以千计的地方武装补入红二十五军。”
若干年后,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时,许多老同志都说:“华清同志为红二十五军重建,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红二十五军组建后,连续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重大胜利。主力红军作战时,郑位三、刘华清指导鄂东北游击武装积极配合。郭家河战斗中,光山独立团和罗山警卫营等地方武装都参加了战斗。上千名群众在山头上呐喊助威。许多溃散之敌被地方武装和手持锄头、扁担的群众俘获。潘家河战斗时,罗山独立师为了牵制鸡公寨敌人,积极发动猛攻,造成对方错觉,配合主力取得战斗的胜利。诚如刘华清所言:“我们游击武装的这些行动,不仅牵制了敌人,配合了主力红军的作战,而且扩大了活动区域,自身得到了发展。”
在游击战争实践中,刘华清的军政素质不断提升。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