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出任党的最高领导人八年中,正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张闻天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遵义会议上他是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第一人,曾被毛泽东称为“开明君主”、“不争权”;他胸怀宽广几度让贤,只因在庐山会议上讲出了真话,便与彭德怀一起被打成“反党集团”……
张闻天档案:
姓名字号:张闻天,原名应皋,化名洛甫,字闻天
籍 贯: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生卒年月: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 卒年76岁
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苏联红色教授学院
最高职务:中共中央总负责
张闻天简历:
1900年——8月30日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六团乡张家宅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赴日本东京自学。
1921年——回国,任上海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编辑。
1922年——赴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勤工俭学。
1924年——回国,任中华书局编辑,后到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英文教员。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1928年——入苏联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参与共产国际东方部部分工作。
1931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旗》和《斗争》;同年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33年——迁往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局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
1934年——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同年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1935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负总责;后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1938年——兼任马克思列宁学院院长。
1945年——中共七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6年——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
1948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任中共辽东省委书记。
1951年——任驻苏联大使。
1954年——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1956年——当选中共八大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9年——出席庐山会议,被撤销外交部副部长职务。
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开始遭受残酷迫害。
1975年——迁至江苏无锡。
1976年——7月1日因心脏病猝发在无锡去世,卒年76岁。
一、一步登天的洛甫同志
出身于江苏省南汇县富裕农家的张闻天,17岁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便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开始接触欧美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闻天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不久后他又加入了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在《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诸多进步报刊上发表评论、杂感与散文诗篇。
张闻天曾留学日本,也曾赴美勤工俭学;他曾沉醉于文学,发表了多篇外国文艺理论译介文章,翻译了大量当代外国文学名著,并投入新文学创作,也曾入川任教,以三尺讲台为战场,积极宣传新文化,抨击封建势力及军阀统治。但他最终发现:
“要战胜这个社会,必须有联合的力量,单靠个人的文艺活动是做不到的,而共产党是反抗这个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
1925年6月,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张闻天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首批学生来到莫斯科。
在中山大学,张闻天为自己起了一个俄文名字:伊比·尼古拉耶维奇·伊斯梅洛夫,并长期使用“洛甫”这一化名。
1927年9月,张闻天毕业留校,被分配在列宁主义研究组,先后教授“列宁主义”和“联共党史”,并担任了党内外多种职务。
1928年9月,共产国际东方部与联共(布)中央为了给中国共产党造就高级理论人才,决定选送张闻天、王稼祥、沈泽民、郭绍棠入红色教授学院深造。红色教授学院是苏联最高学府,从这里毕业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教授”。此事在留苏学生中影响很大,张闻天等四人被称为“四大教授”,名噪一时。
在红色教授学院读书期间,张闻天同时参加了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部分工作,曾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中国组委员、共产国际执委会中国分部编辑委员会委员,同时任中山大学的兼职教员。
1931年1月的某一天,对于31岁的张闻天来说,是一个充满喜悦而又面临痛苦分别的日子。尽管这个值得记住的具体日期已经被历史遗忘,但这一天在张闻天的生命中却有着深远意义:留苏五年,他终于接到通知:立即回国,参加国内斗争。
2月17日,张闻天与杨尚昆结伴回国顺利抵达上海,这一天正好是大年初一,店铺大都关起了门,热闹繁华的大上海一下子停止了喧嚣,张闻天和杨尚昆来到四马路一家旅馆住下来,随后用暗语写了一张纸条,按照事先规定的秘密接头办法,张闻天来到沪西路一个小人书书摊前,借了一本小人书,环视左右,见无人注意到这边,飞快地将早已写好的纸条夹进小人书中,再郑重其事地将小人书交给看摊的人。
纸条上写明了张闻天、杨尚昆所住旅馆和房间号,然而两天过去了,也不见有人来接头,两人在旅馆里待不下去了,决定到外滩散步,说不定会碰到熟人。事情偏有凑巧,当两人走到在大马路口时竟然遇到了陈昌浩。陈昌浩与杨尚昆是同一期中山大学同学,在这里偶然相遇,几人真是太兴奋了。
“老同学,竟然让我们在这里碰到你,真是太幸运了!”杨尚昆高兴地说。
“闻天、尚昆,你们回来了?这真是太好了,和中央联系了吗?”
“联系了,等了两天,还没人来。”张闻天说。
“我这就将你们回来的消息告知中央。”
当晚,共青团中央书记博古来到旅馆,看望张闻天与杨尚昆。博古也是中山大学第二期留学生,当时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王明等人在组织上取得了合法领导权,开始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因此博古一见到张闻天与杨尚昆便说:
“你们回来的正好,我们党太需要理论干部和斗争干部了!”
在张闻天、杨尚昆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内部交通亦收到藏在小人书里的纸条,派人前来与张闻天接头。随后,组织上分配杨尚昆到全国总工会负责宣传工作,分配张闻天参加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工作。很快,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沈泽民被派往鄂豫皖担任中央分局常委,张闻天接替沈泽民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从1931年3月2日开始,张闻天以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身份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常委会,不久又兼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和《斗争》。两刊的秘密编辑部设在公共租界,位于上海爱文义路与成都北路路西,是一座新盖的三层花园洋房,乍看像一个富商家庭。张闻天来到这里后,以“思美”、“洛甫”、“平江”、“歌特”等化名,发表了100余篇文章,分析政治局势、揭露帝国主义、抨击国民政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然而,正当张闻天在上海的工作刚刚顺利开展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给中央机关以及中央领导带来极大威胁。
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英租界被捕,旋即引渡到上海警备司令部,24日被杀。向忠发被杀后,王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央最高领导人。但在白色恐怖之下,王明等人已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于是,经共产国际批准,王明于10月18日与妻子孟庆树及中央特科工作人员吴克坚、卢镜如,乘日本船秘密离沪赴苏,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负责中国党的事情”。
王明赴苏前,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下,在与周恩来商议并经共产国际批准后,决定由博古、陈云、张闻天、康生、卢福坦、李竹声六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自此,张闻天进入了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张闻天撰写大量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党发动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这一时期,在临时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张闻天宣传和执行了“左”倾路线,没有看到民族矛盾正在上升为最高矛盾和中间派别的抗日要求,把中间派别看作最危险的敌人,对其进行揭露、打击,同时批评、打击党内对于“左”倾观点持不同意见的组织和同志。
由于在现实中不断碰壁,引发了张闻天的思考与觉醒,他开始努力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1932年10月27日,临时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在“目前形势”的报告中,首次将“左”倾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严重的问题提了出来,称:“党内‘左’倾情绪的增长,自北方会议后,的确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在做结论时,张闻天进一步指出:“在革命危机在全国增长中,‘左’倾是容易发生的。”
在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将临时中央自身工作中“左”的错误作为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来,这预示着张闻天将与临时中央的“左”倾路线分道扬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