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被历史尘封了半个世纪的革命烈士李增援【5】

孟昭庚

2016年01月28日13: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增援在新四军3年多的战斗生涯,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新四军官兵严重缺食少衣。为了鼓舞军民斗志,坚持抗战到底,李增援常忍受着饥饿寒冷,夜以继日地搞创作。久而久之,积劳成疾,不幸染上了肺结核病。但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结果病越拖越重,到了大口大口吐血的地步,这才在领导和同志们的一再劝说下,勉强同意住进新四军一师医院治疗。

1941年2月,驻在泰州地区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公开投降日军,被编为伪第一集团军。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一师主力向西进军,讨伐叛军李长江部。为防止敌人在我大部队开走后偷袭后勤机关,粟裕特地交代负责留守的二旅政委刘培善,要他负责将留下来的单位立即撤离交通沿线,疏散到偏僻的农村掩蔽起来。遵照粟裕的指示,师卫生部医院等单位于2月20日连夜乘船从东台城紧急转移至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重伤员被安置在西团北部的龙王庙,李增援与一些轻伤员被安置在东团的董家祠堂。

医院等后勤机关刚刚在西团落脚,不料第二天即2月21日上午,驻兴化的日军得到汉奸的情报,派出3艘汽艇来偷袭西团。

这只是小股日军偷袭,李增援和同住东团治病的民运队长唐克配有防身手枪,在日军扑向西团时,他俩完全可以带领尚能走动的轻伤员分散开向几处村落躲藏,但他俩没有这么做,而是在迅速组织轻伤员撤走后,便指挥在东团值勤的少数武装人员主动向敌人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和注意力,以掩护驻龙王庙的重伤员转移。敌人听到枪声后便蜂拥而来,李增援和唐克等5位同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并把日军一步一步地向西团东北的千墩牌方向吸引,终因寡不敌众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而无法走脱。在乌家场,他们子弹打完后在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下全部壮烈牺牲。李增援他们的及时掩护,为龙王庙的重伤员和其他伤员的转移赢得了时间。在西团镇当地干部、群众的拼命掩护和抢救之下,伤病员被安全转移到牛湾河中前来接应的船只上。

因为刚到西团还不到一天,当地人谁也不知道这5位烈士的名字,便将他们安葬在西团东郊的乱坟场。1958年平坟,当地人又将这5位烈士的遗骨分别装在5个罐子里,迁葬东团烈士公墓。

李增援与唐克牺牲的消息传到新四军一师师部,师首长获悉烈士的遗体已被妥善安葬,便就没有再派人去查询,这在战争环境下是很正常的事。待师政治部通知驻角斜的战地服务团时已是3月中旬了,正是战地服务团随军讨伐李长江凯旋东归之际。听到噩耗,全团上下悲痛万分,便在驻地旧场(在海安角斜附近)为李、唐两位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美术组为他们默绘了大幅肖像,自制了花圈,并出了悼念烈士的专版墙报。追悼会由服务团领导主持,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均参加了追悼会。粟裕在讲话中号召战地服务团和全师指战员要向李、唐两位烈士学习。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像李增援和唐克那样忘我的工作,不怕牺牲,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而勇敢战斗!

李增援牺牲的消息传到大后方重庆,迁在重庆的李增援母校——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于1943年11月为李增援等6名在抗战前线为国捐躯和病逝的校友开了追悼会,校长余上沅作了“天丧颜回”的题词,并在署名旁写下了“挥泪敬挽”4个大字,以表悼念之情。

李增援生前常跟同志们讲:“我家乡的大葱又粗又嫩,吃起来甜丝丝的,将来革命胜利后,我一定请你们到我家乡去尝尝大葱蘸面酱,那可是美味啊!”可是,他这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望还没有来得及实现,就长眠在黄海之滨大丰西团这块土地上了。在他生前,他的战友只知道他是山东人,并不知道他的具体籍贯,加上战争环境严酷,没有留下一点关于他的经历和牺牲过程的文字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熟悉他的人就越少,李增援遂成了他牺牲地和他的家乡无人知晓的烈士。

直到1994年12月31日,李增援才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