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被历史尘封了半个世纪的革命烈士李增援

孟昭庚

2016年01月28日13: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美味可口的黄桥烧饼是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的特产,它结缘于新四军黄桥保卫战,随着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而名扬天下。然而,《黄桥烧饼歌》传唱了75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出自李增援之手,也很少有人知道李增援已经牺牲,而且还是跟凶恶的敌人搏斗到最后的一名烈士。

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烈士李增援,并还原其烈士的本来面目,时任中共江苏省大丰市委党史办副主任的陈海云功不可没。

1988年,陈海云到北京向当年曾任新四军第一师卫生部指导员的宗瑛了解江苏大丰一带的党史资料。临别时,宗瑛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问陈海云:“1941年2月,日寇偷袭西团时一位著名的新四军文艺战士牺牲在那儿,你们知道这事吗?”

“我们不清楚,他是谁呀?”陈海云如实地回答。

“他就是《黄桥烧饼歌》的词作者,名叫李增援。”但宗瑛对其生平详情却不很清楚。

陈海云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牺牲在大丰境内的李增援竟是抗战时期苏中、苏北妇孺皆会唱的《黄桥烧饼歌》的词作者,而大丰人居然对他一无所知!他认为查清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告慰烈士英灵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丰市党史办决定由陈海云牵头,搜集整理李增援烈士的生平资料。当时,李增援已牺牲几十年了,要查实烈士的生平事迹谈何容易。陈海云知难而进,他首先从已出版的反映黄桥决战的党史、军史资料着手查找线索。在江苏省党史资料中,他找到了一篇署名章枚的回忆文章——《〈黄桥烧饼歌〉是怎样产生的?》,而后,他查询到章枚的通讯地址并致信了解情况。章枚在回信中除了介绍他所知道的情况外,还告知了当年新四军的战地位置。之后,陈海云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奔波上万里,几经辗转,大海捞针般跑遍了李增援所有可能到过的地方,通过战友找战友的办法逐步扩大调查面,找遍了所有可能与李增援有过联系的人,终于通过李增援的战友知道他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又通过戏剧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查到李增援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过书。幸运的是,在美专学校,找到了李增援1933年在上海就读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籍登记表”,上面清晰地写着:李增援祖籍山东省莱芜县水北区。

于是,陈海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山东莱芜市。

这时,当初的水北区早已不复存在,了解水北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莱芜市委党史办公室同志的陪同下,陈海云来到寨里镇。

寨里镇党政办公室的同志向陈海云介绍了在镇上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王立文。王立文曾做过4年的党史资料整理工作。他在得知陈海云来意后,首先想到了太平村,因为在太平村的李氏家族中“援”字辈很多。他回忆道:“过去常听我家属讲,她姑奶奶的婚姻很惨,嫁到太平村一个李姓破落地主家,没过几天正儿八经的夫妻日子,丈夫就走了,姑奶奶后来惨死在打麦场上。”依据这些线索,陈海云来到了太平村。后来的事实证明,王立文妻子的姑奶奶就是李增援的妻子边秀云。当时太平村了解李增援情况的健在者还为数不少,陈海云访问了10余人,终于搞清楚了李增援的情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