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日烽火中声震大江南北的《拂晓报》【3】

茅永怀  茅沄沄

2016年05月04日07: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艰苦的岁月里,抗日的种子通过《拂晓报》播撒在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敌后广大战场上。她团结和引导了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为发展和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开辟和建设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唤醒了民族意识,凝聚了抗日民心。在《拂晓报》的鼓舞下,读书人纷纷走出家门,为抗日救国摇旗呐喊,有的还参加到抗日队伍中来。官宦之家出身的安徽省涡阳县田丰老先生,在新四军到达涡阳前,对国民政府感到失望,读到《拂晓报》后,认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是一支抗日救国的队伍,便毅然投奔革命。他在欢迎大会上发出誓言:“我是《拂晓报》的忠诚读者,她指引我向往着伟大中国共产党———愿普天下的星星,都跟着月亮走!”固镇李庄清末秀才李文宗看到《拂晓报》“号外”刊登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淮上,首战湖沟集旗开得胜的消息后兴奋不已,便在固镇组织了一支有200多人参加的抗日游击队,转战在津浦路两侧,后编入淮上独立团。在一次反“扫荡”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怀远县城的清末秀才李绪成,拒为伪县政府题写牌匾,躲至龙亢,看到《拂晓报》关于新四军四打怀远县城,消灭安乡日伪军的报道,又目睹新四军大军开来,买卖公平,秋毫无犯,心中豁然开朗,于是他用柳体在两张大红纸上写下了罕见的文言标语:“新四军者,天下文明第一军也!”贴在城隍庙大院内。他的这一举动,大大鼓舞了当地的士绅和群众。1940 年9 月,淮上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淮上行署在《拂晓报》上刊登《淮上联合中学》招生公告,很短时间内就有怀远、凤台、蒙城、宿县、涡阳、颍上、蚌埠、阜阳、定远等县400 余名青年前来报名,其中有150 多名女青年。一个地方中学招收这么多的女生,在根据地政府建立之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也是与《拂晓报》的宣传教育分不开的。

宣传了抗日政策,打击了反共顽匪。彭雪枫曾在《拂晓报》创刊一周年时撰文说:报纸“是支队全体指战员们的政治上的指南针,是军事、政治、民运、文化、娱乐工作的导师”。游击支队指战员和地方干部,通过《拂晓报》,掌握斗争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明确具体任务,减少了工作和斗争的盲目性。同时,通过读报学习,指战员们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一些战士和地方工农干部,还通过读报学习,学到了文化知识,摘掉了文盲帽子。根据地的广大民众通过读报,了解“天下事”,了解共产党、新四军的主张及各项政策,提高了思想觉悟。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各地不断制造摩擦事件,残杀我八路军、新四军干部和家属,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沦陷区防范共产党活动办法草案》等反共文件。《拂晓报》以敏锐的政治嗅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以大量事实,揭露了反共摩擦专家张荫梧以及土豪劣绅干子正,奸细张际昌、李性初,顽军小头目潘觉民、袁传璧之流的罪行,使这些丑类假抗日、真反共的反革命嘴脸暴露无遗。报纸还针对反共顽固派强加给我军“游而不击,抗而不战”的罪名发表专文予以驳斥。

鼓舞了军民斗志,指导了斗争方法。在最艰苦的33天反“扫荡”斗争中,《拂晓报》及时刊登对付敌寇的方法,号召广大群众实行“清室空野”,以“搬光、走光、藏光”来对付敌人“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这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使“扫荡”之敌屡屡扑空,根据地人民变被动为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伟大胜利。在1942年大生产运动中,《拂晓报》以典型的实例,大量的篇幅,报道群众如何兴修水利,开展生产运动的情况,介绍泗南县组织农业合作社搞生产互助的经验和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部队指战员的生产自救活动在报上也得到了普遍的反映,真正起到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巨大作用。

促进了军民团结,扩大了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影响。游击支队挺进豫皖苏边区后,狠狠打击了日伪军队,逐渐收复失地,把沦陷区的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每次《拂晓报》都在显著版面刊登胜利的消息。新四军还十分重视拥政爱民和群众工作。在一个战役取得胜利后,或中秋节、元旦、春节、元宵节前后都普遍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形成了一种深入民心、军心的传统和制度。边区人民看到了只有拿起枪杆子,跟着新四军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才有出路,都积极要求参军参战。参军边民到了部队,通过读报,识了字,能动笔与家里通信,提高了文化素质。部队每到一地,都积极帮助地方建立抗战文化活动室,慰问抗属、烈属,组织军民联欢,为驻地民众收割庄稼,打扫庭院,为民众拿药治病。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也颁布拥军优属公约,积极帮助军队解决训练、打仗和生活中的困难。对驻军伤病员、伤残军人及抗属、烈属,经常慰问和给予各种各样的照顾。在边区人民的支持下,新四军游击支队从300多人到整编为第四师时发展到两万余人,大大壮大了抗日武装。

《拂晓报》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际上也引人瞩目。一些国际友人通过这张小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所进行的抗日战争,并因此写信、发表谈话表示对中国人民这一正义斗争的同情与支持。一个名叫笛尔坎纳的德国人,因反对纳粹而流亡加拿大。他在《拂晓报》上看到了彭雪枫所领导的部队为反对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彭雪枫说:“我对贵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事业,感到莫大的关切,你们正在为民族的生存而战……在我们坎拿大(即加拿大)已经替中国募集了大批金钱,我希望这中间的一部分能够到达你们在西北艰苦奋斗的同志们手里。”在这封信里,笛尔坎纳还对他的朋友为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而进行募捐活动作了描述:“柴尔和纳尔逊不过是两个小小的村镇,从战争开始后就募捐了五千金元,请你转告毛泽东将军。”最后,笛尔坎纳以朋友间最真挚的感情写道:“请你告诉你们军队里的每一个同志,我们全美洲的先进人士,对于为了使人类能够生活在和平、自由的环境里而英勇牺牲的全体将士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拂晓报》

频道精选


毛泽东曾赞扬哪位元帅“救了党救了红军”(组图)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的战略与原则

刘少奇参加并筹划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历史性贡献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视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