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访红军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2】

吕其庆

2016年05月04日08: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专访著名红军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

罗炳辉的“全家福”照片(资料图)

  罗新安两岁半就失去了父亲,对父亲没有太多印象。小时候,他的朋友圈里大多是革命将帅的子女,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说父亲打仗打战的英雄故事,一到这个时候,快乐的罗新安马上不说话了,或是悄悄地走开。回到家,他总缠着妈妈问爸爸去哪了。在罗新安懂事时,妈妈给他念了一首父亲写的十言诗:“正酷暑夜露树下荷塘边,逢明秀安儿同我共帐眠,巧满天无云浩月风清爽。忆暴动成红军内战九载,在敌后抗日屈指已八年。身经数千次战阵今余生,反省服务人民心如日月,牺牲一切忠贞共产主义。尚希子继余正义立志行,求共产社会主义早实现。”

  月光如水,树影婆娑,夜风送爽。烽火连天的岁月,常年征战沙场的罗炳辉难得有温馨的家庭生活,看着蚊帐里熟睡的爱妻和孺子,罗炳辉浮想联翩,当年征战沙场的情景在脑海里翻腾,豪情如虹,提笔在油灯下写下这首诗。常年紧张的征战和过度的劳累,使罗炳辉积劳成疾。1946年6月21日,在陈毅等领导同志的守护下,罗炳辉将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是年49岁。当时,罗新安跟着妈妈在灵堂吃饭,突然跑到棺材旁,边用小手拍打棺材,边叫爸爸吃饭。见此情景,全场无不动容,一片哭声。

  当年还是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儿童如今已成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今年适逢罗炳辉将军逝世70周年,记者来到罗新安位于上海徐汇区太原路的寓所,一进门,就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惊:十余平米的房间,即便开着灯也很昏暗,书刊堆满四处,包括那张窄窄的小床,也被书和杂物占领,屋内唯一的亮色是几颗散落在已掉漆的木头桌上的“上海青”(小油菜),这是他烧午饭剩下的食材。

  去年,罗新安编写了一本关于他父亲生平的书,这本书凝聚了他退休后20年来的心血,他四处寻访,到父亲当年作战的地方收集采访,每有新的发现,就回家在电脑里一点点敲写出来。罗新安一生最大的遗憾是父亲留下的印象太少,但他追寻父亲的脚步一生都未停歇。日积月累,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渐渐清晰起来,“父亲是一个特别能讲大局的人!”罗新安掷地有声,给父亲作出这样的评价。

  “四渡赤水,父亲完成中央交给他的任务,成功掩护了主力红军渡过乌江,按常理,他也可随后渡江,但他认为这样对已渡江的主力部队十分不利,便留下来与敌人周旋。”

  此时,好多指战员觉得不去找中央汇合,好像失去娘的孩子,没有依靠,担心孤军作战会被敌人吃掉,消极紧张情绪挂满在战士的脸上。“父亲就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强调要从革命的全局出发,只要党中央和红军主力存在,中国革命就有希望,红九军团就有希望!”

  罗新安有个判断,父亲领导的红九军团是长征时,行军路线最长的一个军团,总共走了3万余公里。——“因为长征期间,父亲领导部队屡次担负掩护主力部队任务,牵制敌军迂回作战。”

  罗炳辉短暂的一生,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留下英勇作战的足迹,是有名的“铁面将军”,这种“铁面”似乎可以看作不讲人情。罗新安说,“他也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总会站在大局的立场作出取舍,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

罗炳辉手迹(资料图)

罗炳辉笔记(资料图)

频道精选


毛泽东曾赞扬哪位元帅“救了党救了红军”(组图)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的战略与原则

刘少奇参加并筹划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历史性贡献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视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