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访红军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3】

吕其庆

2016年05月04日08: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专访著名红军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

  罗炳辉这种性格也熔铸到罗新安的血液中。他牺牲后,罗新安跟随母亲生活,他的母亲张明秀是一位从长征中走出来的杰出干部。1937年9月,经毛泽东介绍,在延安与罗炳辉组建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张明秀听从组织分配到上海工作。罗新安学习优秀,就读于上海著名高中——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哈尔滨军工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1968年,罗新安从学校毕业,当时新成立的无锡无线电厂需要技术人员,罗新安没有犹豫,收拾好行李到厂里报道了。4年后,苏州电视机厂又调他去研发技术,罗新安也欣然答应,“父亲想让我当军人、学技术,就是让我服从命令。和平年代,国家建设就是命令,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罗新安在不同的岗位上总能干得风生水起,取得骄人成绩。在苏州电视机厂工作了5年后,上海体育科技研究所希望他能为运动员训练建设录像分析系统,他又投入到这个全新的领域,技术研发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获得了三次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科技成果奖。

  罗新安自评是个“好奇心、求学欲强”的人,这也酷似他父亲。罗炳辉年幼离开家乡参加革命,目不识丁。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注意学习文化知识。“我妈妈常敬佩父亲的学习精神,有几年他俩在武汉工作,三伏天里,晚上回到家,他也不放松学习,席地而坐,刻苦攻读,身上的汗水成片往下流。后来父亲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还经常给家里面写信。”

  上世纪80年代,罗新安在《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促成监察部门的成立。这篇文章的缘起是罗新安受邀参加纪念罗炳辉的一个活动。“到了当地,我受到公社的热情款待,但很快我就发现铺张浪费的现象,中午公社上了一桌子饭菜,我知道当地是贫苦地区,好多老乡都吃不饱饭,对着这桌子饭,我一点胃口都没有,我想如果父亲看到这个场面,肯定会很生气的!”罗新安认识到这种基层政府的腐败问题不是孤立的,比如,他看到很多国营企业工作人员私拿回扣的现象等等。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几天几夜的忧虑和思索,他找出问题的症结——监督的缺失,他提笔疾书,以《恢复和健全国家行政监督机构》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报送给上海市委市政府,并很快得到肯定的回复,《社会科学》刊发全文,并配编者按,引发了一轮社会热议,直至今天,在网上仍然可以查看到这篇文章。身边同事看了文章,跟他开玩笑,说他不务正业,搞起社会科学了。但罗新安不以为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抄录了父亲的一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而且,他相信严于律己、铁面无私的父亲是希望他这样做的。

  “父亲很痛恨假公济私的事,对部队执行纪律工作抓得特别紧,他不能容忍有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存在。淮海抗日根据地人民称爸爸‘罗青天’,父亲把严于律己的观念也带到家中。有一次,妈妈进屋,警卫员马上给她倒了一盆洗脸水,正准备退出去,立刻被父亲叫住了,严肃地问道,组织上派你来干什么的?警卫员答,照顾首长。父亲说,那你为什么给她倒水!警卫员只得承认错误,并保证下不为例。我妈妈也是老红军,给她倒一盆水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父亲却让警卫员承认错误。”

  晚年,罗新安把青少年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养成每周都要去趟图书城的习惯,研读了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在长久的研究中,确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完成了《教育新天地:如何培养孩子》《网瘾怎么办》等专著。他编写的《理想在我心中》一书,通过讲革命传统故事的形式,展现了理想人格的模式,成为中宣部推荐的百本读物之一。

  在记者采访期间,罗新安正在编写《中国道德新论》一书,罗新安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他无暇考虑世界给他设下的种种磨难,也不在乎物质上的得失,“人区别于动物,在于有信念,我和父亲的信念一样——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

 

  【红色家书

誓歼倭寇奠先灵

——罗炳辉写给家中的信

  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县人,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出生于汉族农家。1922年随滇军到广东,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在江西吉安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第六军第二旅旅长、第二纵队司令、第十二军军长、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总指挥,在反“围剿”战争中屡立战功。长征时,率红军第九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二支队司令、第二师师长,为开创苏南、苏皖边、淮南等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他带病指挥反击。6月21日,病逝于前线,后安葬于山东临沂烈士陵园。苏皖边区政府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以资永久纪念。

  罗炳辉的父亲罗守清于1939年2月在贫病孤苦中故世,由于身后萧条,靠彝良县邮政局局长温国祯的资助才得以安葬。当时罗炳辉已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正转战于抗战前线。当他得知父亲亡故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写下了这封给家里的信:

  “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备尝炎凉,劬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义愤呼儿难瞑目;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

  频道精选


毛泽东曾赞扬哪位元帅“救了党救了红军”(组图)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的战略与原则

刘少奇参加并筹划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历史性贡献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视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