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平
3 宠辱不惊的志气
“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的荣誉头衔!”
历史上,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数不胜数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坚定不移的爱国者。
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邹韬奋,就是典型代表。1931年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先后将邹韬奋、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史良等7人逮捕入狱,震惊全国。他主编的《生活》周刊,扬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对国民党的腐朽政治痛加揭露。蒋介石要收买他,让他放弃政治主张,不成;又派亲信胡宗南与他谈判,仍不成。蒋介石又威胁他将生活书店与国民党的正中书局合并,也遭到他严词拒绝。随后,老蒋又请上海滩的青帮老大杜月笙出马。杜老板发话,说蒋委员长有意请他“当面一谈”,并承诺“有我杜某陪你去,再陪你回来,安全绝对没有问题”。邹韬奋亦予以拒绝。
3年后,邹韬奋在重庆才知道,蒋介石约他“当面一谈”的目的,是要他做“陈布雷第二”。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又得罪了“地头蛇”。没多久,他主办的《生活》杂志和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各地迭遭查封。面对威逼利诱,邹韬奋依然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与之斗争,一如既往地严守着正义的舆论阵地。
1944年7月,年仅48岁的邹韬奋在病重弥留之际,郑重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他逝世后,9月28日,中共中央向其家属发去唁电:“……我们谨以严肃而沉重的心情,接受先生临终的请求,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
文化界有“硬骨头”,科技界也有“硬骨头”。1950年,在美国工作的钱学森提出要回到新中国,立即遭到“麦卡锡主义”的严酷政治迫害。美国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纳岛上将他拘留15天,海关没收了他的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在内的行李。美国当局态度十分强硬:“宁可枪毙,也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顶得上5个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营救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握着钱学森的双手,说:“盼了你好久啰!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后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一些美国科学家邀请钱学森到美国访问,美国科学院和工程学院也表示,如果他应邀来美,将被授予美国两院院士荣誉称号,均被钱学森拒绝。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的荣誉头衔!”
邹韬奋决不当“陈布雷第二”,钱学森“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他们以“硬骨头”精神,同心报国,千古不灭。
频道精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