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平
4 敢于胜利的底气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历史已证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就是因为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队伍,以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
1949年,渡江作战伊始,国内中间势力和一些国际友人主张我党与国民党划江而治,不要打过长江。理由是解放军过江会触怒美国,进而引发世界大战,有人甚至拿美国原子弹恫吓。毛泽东没有被吓倒,他以非凡的胆略发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外交工作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当时,有人主张“中国应该做苏美之间的桥梁”。毛泽东回答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要中国人脑壳着地,背拱起来,让美国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苏联去,让苏联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美国去。我们难道能这么干吗?”
底气,就是自信,就是自强,就是天地英雄气。在国家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上,面对国际霸权,面对强敌,毛泽东从不妥协、绝不退让,再次表现了敢于胜利的底气。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企图把战火引向中国。在中央开会讨论是否出兵的时候,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经过谨慎思考的毛泽东说:“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英明。
1959年,苏联单方面终止了两国国防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致使中国250多个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赫鲁晓夫甚至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面对赫鲁晓夫的“核讹诈”,毛泽东没有屈服,而是号召中国科学家“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响;2年零8个月后,第一颗氢弹又成功爆炸。中国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打破了美国、苏联的核垄断,彻底改变了历史上受帝国主义列强欺负的被动地位。随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中国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运载火箭等先进武器,都迅速发展起来。毛泽东曾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中国共产党人的铁一般信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永远鼓舞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响亮号角。
(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频道精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