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闻血案——民国后期最著名的政治暗杀

2016年08月09日13:37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李闻血案

李公朴

图为1946年7月28日闻立雕(右)、闻立鹏(左)在重庆追悼大会上。闻黎明供图

▲1945年8月12日,闻一多获悉日本投降,立即兑现诺言,剃去八年长须。闻立雕供图

闻一多女儿收集的沾满闻一多鲜血的血土。 闻黎明供图

1946年7月11日深夜,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李公朴在昆明突遭暗杀。

四天后的7月15日,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上,同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发表演讲。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话音未落,就在当天下午,闻一多竟也遇刺身亡。时人记录闻一多先生的那次演讲文稿,即为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一城之内,五日之间,两位著名的民主人士、知识分子接连被害,舆论哗然。谁是凶手?

闻一多遇害一个月后,案件“侦破”,两名凶手被“公审”枪决。然而,真相远远没有被揭开。

因“李闻血案”受到惩罚的,其实只是几个无名小卒。举世皆知,李公朴、闻一多之死是一场政治暗杀,真正的凶手是国民党政府。就连负责调查此案的国民党要员也曾暗中认为,这场暗杀出自蒋介石的授意。

多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公开,人们发现,说蒋介石直接授意制造了“李闻血案”,或证据不足,但他对李、闻等民主人士的仇视和一再下令“打击”,在处理“李闻血案”时种种处心积虑的安排,以及最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结果,表明他和李公朴、闻一多之死并非毫无干系。

这场民国后期最著名的政治暗杀,把国民党专制统治之黑暗暴露无遗,对民心向背和众多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在国共之间的抉择发生了深刻影响。

“闻一多夫”

1946年7月17日,蒋介石正在庐山游山消暑,观景散心。他惬意的心情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短短五天,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在昆明被暗杀身亡。

这一天,蒋介石第一次在日记中提到了“李闻血案”,他这样写道:

昆明连出暗杀案二起,先李公朴,次及闻一多,皆为共党外围之民主同盟中党酋,应特加注意,彻究其凶手,以免共匪作污陷之宣传。最可耻者,以此案出后,在昆之民盟酋首八人皆逃至美国领事馆,求其保护,此等智识分子而且皆为大学有名之教授,其求生辱国,寡廉鲜耻。平时自夸所谓不畏死者,而其畏死至此,书生学者毫无骨格乃如此也,可痛!

平时日记中每事仅记寥寥数语的蒋介石,这次花费了150多字的笔墨记述昆明之事。日记中,蒋的第一反应是担心事件被共产党利用,此外便是对“最可耻”的民盟成员避去美国领事馆的谩骂。对于惨遭意外的李公朴、闻一多二人,蒋介石笔下未见丝毫同情,反而将他们称为“党酋”。

以“酋”称呼一党之首领,言语之下的情绪显而易见,更何况,这个“党”在蒋介石眼中,还是他一生恨之入骨的“共党”的“外围”——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起初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多个党派和社会组织联合组建,组织相对松散,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其成员多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民主人士、知识分子。

民盟当时的主席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张澜。李公朴和闻一多,其实都不算是民盟“党酋”,只是民盟中央执行委员。

加入民盟前,李公朴就是颇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早在1936年,他就担任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因为积极呼吁全国各党各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等,他被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当时,他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抗战胜利后,李公朴担任了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继续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活动。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万余群众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当场打伤民主人士60多人,制造了“较场口血案”,李公朴就在其中。

与李公朴相比,在西南联大教书的闻一多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诗人、学者,他同时是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

1945年8月12日,闻一多在获悉日本乞降的第一时间,就把留了八年的长须剃掉了。之前,他曾经发誓,抗战一日不胜利,就一日不剃须。可是,没过多久,闻一多就感觉到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阴影。同为民盟成员的好友李公朴打趣他:“你的胡子是不是剃得早了些?”闻一多回答:“那就把它再留起来!”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在昆明出动大批军警和特务,袭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学校,殴打学生,投掷手榴弹,导致4名师生遇难,50多名青年受伤。惨案发生后,闻一多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一文,控诉国民党特务的暴行,怒斥这是“中华民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反对内战,闻一多等民盟人士又在昆明发起了万人签名的呼吁和平运动。

此时的中国,民盟是除了国民党、共产党之外的第三方重要力量。虽然没有掌握武装力量,但民盟成员多是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潘光旦、罗隆基这样的著名知识分子,对社会舆论有着广泛影响。

热心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民盟,其实早就被国民党视为敌对力量。

闻一多的次子闻立雕告诉记者,1946年“五四节”时,云南大学围墙上便贴出了肆意咒骂民主人士的标语,上面把闻一多叫“闻一多夫”,把罗隆基叫“罗隆斯基”,意指他们亲苏、亲共。

蒋介石对民盟的不满乃至敌意是有据可查、有目共睹的。

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1946年2月17日的日记里记载,蒋介石召见他时,曾这样“提醒”他:“张(奚若)、闻(一多)、潘(光旦)等之举动”,“殊于清华不利”。

1946年3月23日,蒋介石约见西南联大三青团干部,听到汇报并联想起西南联大学潮不断的情况,当时就怒火中烧,要求他们“对不法教师侮辱党国,甘为共匪奴属之张奚若、闻一多等,应加以还击”。6月5日上午,蒋介石在中央情报指导委员会上再度明确指示:“对民盟不必姑息,罗隆基、沈钧儒、章伯钧,应施打击。”

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有历史学者还发现了这样一条密令:“中共蓄意叛乱,民盟甘心从乱,际此紧急时期,对于该等奸党分子,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密令没有标注具体时间,也没有所发单位,更没有明确“便宜处置”的方式。

这些话,当然不能视为蒋介石直接下令刺杀闻一多等人的命令,然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蒋介石说对民盟“应施打击”,当然有下属揣摩着他的心思付诸实施。

这个下属,就是时任云南省警备总司令的霍揆彰。

霍揆彰出身于黄埔一期,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嫡系。按照军统“元老”人物沈醉的说法,霍揆彰杀害李、闻,“原来是想讨好蒋介石,希望改派他当云南省主席”。

闻一多的长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黎明介绍,根据确知材料,1946年5月间,霍揆彰便召集云南警备总部稽查处长王子民、宪兵十三团团长彭景仁、昆明市警察局局长王巍等,拟定了一个包括李公朴、闻一多、张奚若、潘光旦、罗隆基、楚图南、费孝通等十多人的暗杀名单。

6月24日,霍揆彰在云南警备总部召开治安会议。会上,霍揆彰问道:“现在李公朴、闻一多等跟着共产党跑,在昆明闹得很凶,几乎搞到我们总部门前来了,我不知道政治部做什么的,你们看怎么办?”

他们商量出的办法,是暗杀这些民主人士。按原拟计划,暗杀方式是不露痕迹的绑架、活埋,但执行暗杀行动的国民党特务,却采用了更简单直接的血腥手段。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