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至暗时刻 苦心护党【5】

2018年07月17日08:08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至暗时刻,苦心护党

“吕端大事不糊涂”

松潘贻误战机,致使敌胡宗南部得以再次集中兵力,国民党薛岳部也已进抵松潘东面的平武、文县策应,红军腹背受敌。

党中央当机立断,取消了原来的部署,决定把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路军北上。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三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三十军、军委纵队组成,由前敌指挥部的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草地到班佑,党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包括红四方面军的第九、三十一、三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三十二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所在的红军总司令部率领,经草地到阿坝,再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合。

右路军牺牲四五百人、经过一周的艰难行军,终于走出了地狱般的草地。之后马不停蹄,在徐向前指挥下兵临包座,打开北上的道路,只等张国焘率左路军前来会合。

然而,这时张国焘却对确定好的合兵北上方案置之不理,驻守在阿坝,大部队按兵不动。党中央和右路军在包座焦急等待,就是不见左路军的动静。

9月1日,毛泽东就找徐向前、陈昌浩,三人联名致电张国焘,催促速过草地。考虑到过草地困难重重,徐向前主动请缨,准备“派出一个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应。”

此后一周,羽书交驰、函电频催,张国焘不仅不为所动,还频频回电要右路军停止北上,准备南下,措词激烈,没有回旋余地。

1935年9月9日,毛泽东已几天没睡好觉了,为劝说张国焘回心转意,这天他和张闻天又发去电报,作最后的努力:“中央现恳切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

可惜,于事无补。

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急匆匆闯进门,递过一封电报。

那是给陈昌浩的电报。当时,陈正在召开团营以上干部会,动员南下。叶剑英想看看电报急不急,这一看心脏立即狂跳起来。电报是张国焘发来的,“语气很强硬。”

究竟如何强硬?1937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点出,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并直言“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叶剑英深知事情重大,借着上厕所,飞马赶到中央驻地。

毛泽东看到电报很警觉,从口袋里拿出一根很短的铅笔和一张卷烟纸,迅速把电报内容记了下来,然后对叶剑英说:“赶紧回去,不要让人发现你到这里来了。”叶剑英立即返回右路军指挥部,会还在开,陈昌浩仍在讲话。叶剑英回原位,把密电交给了陈昌浩的秘书。

趁着夜色,毛泽东、张闻天、博古急急赶到红三军团驻地,和病床上的王稼祥、周恩来紧急商量对策。大家分析了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的危险处境,一致认为要张国焘北上已无希望,事不宜迟,须当机立断。毛泽东果断建言,发通知就说出去筹粮,单独北上。

就这样,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中共中央立即率领红三军团、军委纵队一部、红军大学等连夜北上,到俄界与红一军团会合,脱离危险区域。

叶剑英在同张国焘斗争的关键时刻,及时揭露了张国焘妄图危害党中央和分裂红军的阴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忘我品质,为挽救红军、保卫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泽东对叶剑英立场坚定的临危决断高度肯定,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来毛泽东多次回忆此事,他还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亚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