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7日08:08 来源:北京日报
三军会师
1935年12月16日,张国焘收到了一封中共中央从陕北瓦窑堡发来的电报,电报署名“张浩”:“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问题。”
张浩原名林育英,出生于湖北黄冈。当地林氏家族,出了在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
林育南是卓越的工运领袖,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在上海牺牲。1922年,他和恽代英介绍林育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林育英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又懂俄文,从1933年起便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林育英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受派回国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林育英化名“张浩”,从苏联万里迢迢来到了陕北,找到了中共中央。在争取张国焘率左路军北上的过程中,林育英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为党和红军立下了大功。他这时使用的化名“张浩”,载入党史。
张浩到达陕北前不久,中共中央刚刚收到张国焘口气狂妄的电报,声称“此间已用党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布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你们应该称党的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再冒用党中央的名义”。
面对张国焘公然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嚣张气焰,中央领导人愤慨万分,却没有能够实际约束住他的力量。更何况,中央要处理的不是张国焘个人的问题,如何保住被张国焘裹挟的数万红军将士才是关键。
形势很严峻,必须借助共产国际的权威。毛泽东、张闻天与张浩商量,由张浩以“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出面,拉张国焘回头。
其实,张浩离开莫斯科时,张国焘还未另立“中央”,共产国际并未赋予他解决该问题的任务。但是,当时陕北还没有大功率电台,而党的问题又迫在眉睫。张浩只能临机行事。事后,共产国际对张浩的做法和事件的结果都表示了肯定。
收到了张浩的电报后,张国焘仍迟迟不愿带部队北上,他心存侥幸,幻想张浩能够支持他。张国焘以“党中央”名义给张浩发了电报,诬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的政治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等等,但他最后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
接下来的两个月间,双方电报频繁。张浩的电报字句上用足了春秋笔法:称呼张国焘时一律为“兄”,在感情上拉近,避免言辞龃龉谈崩盘,适得其反;而称呼陕北时则是“中央”,是非立场,不言自明。
张浩在电报中强调: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中国红军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而后笔锋一转,敲打张国焘,“兄处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上争论提交国际解决。”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也致电张国焘:同意张浩的建议,至于组织关系上可以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并表示同意张国焘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暂时与党中央发生横的关系。
“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这明显是在给张国焘台阶。
此时的张国焘,正在被残酷的现实教训着。他的南下计划频频遇挫,红军8万人马锐减到4万人。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的斗争下,红四方面军中的二号人物、总政委陈昌浩开始转变态度,表示完全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张国焘成了孤家寡人。
1936年6月6日,张国焘终于宣布取消“第二中央”。
1936年6月底到7月初,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和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会师后,朱德在二、六军团与主要领导人一一谈了话。贺龙表示:张国焘那种搞法是绝对不允许的。王震也对刘伯承说,他们这个部队是井冈山来的,绝不会反中央。
与此同时,张浩不停地做工作,申明“过去的分歧不必再谈,唯一任务是全红军团结一致”。再加上朱德耐心的调解工作,以及四方面军上下的强烈要求,终于使大部队踏上北上征途。
1936年11月30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机关到达保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负责人和红一方面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张闻天笑容满面地与张国焘握手致意。毛泽东站在一张桌子上向红军讲话,热烈欢迎朱德、张国焘的到来。
紧接着讲话的朱德,心情是如此地激动,以至在讲话中突然泪流满面。为了维护红军的团结,避免分裂,他受了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少心血!
后来毛泽东盛赞朱德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张国焘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结局。
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张国焘的错误。张闻天作总结发言说:“犯了错误的同志要不走到党外去,变为党的叛徒,除非自己下决心同自己的错误作斗争。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错误,结果必然会走到叛徒的道路上去。”1935年9月的俄界会议上,张闻天曾预言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前途必然是组织第二党”,不幸而被言中。这次张闻天的预言一年后也应验了。
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张国焘却没有认真反省,反而日益消沉。1938年4月,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际,叛逃投靠国民党。同年4月18日,张国焘被开除党籍。(记者 巩峥)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