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白山黑水 雪冷血热【2】

2018年07月18日08:22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白山黑水,雪冷血热

“大老杨”及其前后任

九一八,大炮响,

鬼子兵,占沈阳。

……

逼得人们没活路,

上山去找大老杨。

这首歌谣里唱的“大老杨”,便是著名的抗日将领杨靖宇,在日伪占领下的东北,他就是共产党的代名词。

“大老杨”,其实本并不姓杨。

杨靖宇是回族,本姓马,名尚德,又名顺清,字骥生。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秋,马尚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参与确山暴动之后,1927年5月5日,马尚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刚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员面临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屠刀。马尚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的信仰。

1929年,24岁的马尚德奉命赴东北从事地下工作。此时,他的儿子马从云年仅1岁,女儿马锦云刚出生5天。

到东北后,马尚德改名为杨靖宇:“靖”意为清扫;“宇”意为宇宙。“靖宇”就是扫清天下敌人。

1932年4月,杨靖宇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随后赴南满整顿党的组织、游击队,先后组建了磐石、海龙游击队。

此后,马尚德的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东北抗日战场上,有了一位威名赫赫的杨靖宇。

继杨靖宇后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是周保中。九一八事变后,正在苏联留学的周保中受党组织委派回国。1932年7月,周保中到达哈尔滨。

周保中是云南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同样是1927年白色恐怖最泛滥时,已是国民革命军少将副师长的周保中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周保中曾在上海的党中央工作,后赴苏联留学。他的原名为奚李元,回国后,为了表达誓死救国的决心,改名周保中。

刚刚获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马上前往吉东、牡丹江地区发动抗日武装斗争。

杨靖宇的前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则是后来与他并称“南杨北赵”的赵尚志。

由于东北抗日斗争的残酷和艰苦,赵尚志一生中极少拍照。驰骋白山黑水间的一代名将,留给人们的却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1939年5月19日,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刊载了一篇《赵尚志速写》,留下了最为传神的赵尚志形象描述:

矮矮的身材架着一身破旧的士兵衣服;一张堆满了灰尘的面孔上安置着一只失了明的眼睛——为我民族受了光荣的伤;走起路来一颠一跛的;大部分空闲时间,总是围绕着他的马,忙着饲料或梳毛;又最喜欢插在小孩子堆中指手画脚的放纵的说笑玩闹……

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他那双长久不洗的手(有人说他七个月不会洗脸),被汗水和灰尘交织着刺绣出了鳞状的花纹,每一个骨节都是膨大得像小榔头,除去手掌心之外,既黑又瘦,恰像老乌鸦爪子。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洗脸?”“连小日本鬼子都打不出去,哪里还有脸啊!”是他的答复。

满洲省委的这三任军委书记,赵尚志年纪最小,1932年年初任职时才24岁;党龄却最长——1925年,年仅17岁的他在哈尔滨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然而未及毕业,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赵尚志退学回到了东北,从事地下活动,两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

九一八事变后出狱的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这个黄埔军校“肄业生”,是当时东北党组织中为数不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事人才。

杨靖宇接过这个职务的时候,赵尚志已经是北满巴彦游击队的参谋长。

满洲省委的三任军委书记,几乎都是就任这个职务的同时,就直奔抗日前线,拉队伍,打鬼子。军委书记,职责就是战斗!

不光是这三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本就在东北,或是九一八事变后奔赴东北的共产党员,都是以战斗的姿态投身到白山黑水之间。他们之中,有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冯仲云,有曾经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的童长荣,有考入武汉黄埔军校、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军警在东北有数十万人,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党、团员仅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是第一批投身抗日战场的共产党人,他们像不熄的火种,在东北大地上燃起了14年的抗日烽火。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亚澜、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