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8日08:22 来源:北京日报
勇士与汉奸
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抗联之名从此载入史册。
这份宣言的署名有八个,分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至第六军军长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以及汤原、海伦游击队。六个军,两支游击队,东北抗联看上去甚为壮大。还不止于此,宣言发表后不久,东北抗联进一步改编,扩充到了总计11个军。
那的确是东北抗联的鼎盛时期,总兵力达3万多人。
显而易见的是,3万多人远远填不满11个军的编制。由于东北抗联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和腥风血雨的不断战斗中艰难发展起来的,各军情况、配备、人数都不统一。赵尚志领导的第三军,兵力已达6000人,实力相当于当时一个师,而相对较弱的第五军、第七军,只有六七百人,还不够一个团的规模。抗联扯起11个军的番号,主要是以壮声威,迷惑敌人。
这11个军,性质不尽相同。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原是有党领导的游击队参与的东北抗日同盟军;其余第八、九、十、十一军则是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
虽然名义上都是抗联的部队,但真到了关键时刻,是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天差地别。
11个军中,九位军长是共产党人,只有周保中和李延禄看到了抗战的胜利,其余全部战死沙场。另外两个,李华堂是东北军旧部,谢文东是地主武装,在1939年抗联进入艰难逆境之时,两人叛变投敌。两个抗联军长当了汉奸,给抗联军史留下了耻辱的一笔。
即便是党领导的抗联队伍,成分也相当复杂。就拿赵尚志领导的第三军来说。起初,赵尚志本能地鄙视和讨厌土匪,不愿意与他们为伍,曾与这些队伍麻烦纠纷不断。但他很快认识到,党领导的游击队尚弱,要抗日必须联合这些杂牌军。许多次战斗,只要对方是中国人,他就骑马到阵前喊话。有士兵说,“别喊话了,枪子儿可不听你的呀!” 赵尚志说,枪子儿能打着几个敌人?我一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就很可能跑过来一大群。
于是,赵尚志收编了许多“山头”,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他被推选为总司令。然而,除了党领导的基干队伍外,其余的抗日队伍多具有两面性,他们之中出现叛徒几乎是注定的,从师长到普通士兵,什么级别的人都有。
叛徒,是东北抗联史研究不能回避的。这支英勇的抗日武装,在长达14年的抗战史上,时时处处艰难困苦,生死一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同时,抗联出现的叛徒之多、造成的后果之严重,也是革命队伍中罕见的。“南杨”杨靖宇和“北赵”赵尚志的牺牲都与叛徒直接相关,且都是殒命于汉奸宵小之手。
原通化市史志办副主任胡维仁告诉记者,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抗联部队成分复杂,既有党组织领导建立起来的游击队,也吸收了溃散的东北军、占山为王的山林队土匪武装、战场倒戈的伪警察……鱼龙混杂。由于战斗频繁,部队没有条件进行整编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很难确保部队的纯洁性。二是抗联生存条件恶劣。当时的抗联将士,大多数人是为正义、为祖国而战的,但其中也有些当兵为吃饭、以图生存的人。一旦部队物资断绝,食不果腹,这些为谋生存的人就会发生动摇。三是一些人思想信念不坚定,遭逢危难最需坚持之时,就会有人丢弃革命志节。
坚守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一定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赵一曼,就是这样的共产党人。她1925年入党,牺牲时年仅31岁。
身为女性,赵一曼为革命割舍了亲情。赴东北抗日前线之时,儿子宁儿才一岁多。行前,赵一曼抱着宁儿拍了张合影,然后把孩子托付给亲戚;
身为女性,赵一曼打仗不让须眉。当时日伪报纸曾刊登《女共党赵一曼红妆白马驰骋哈东攻城略地危害治安》的文章。在哈东游击区,赵一曼甚至有了和赵尚志并列的合称“哈东二赵”;
身为女性,赵一曼经历了比绝大多数抗联战士更多的伤痛和折磨。1935年11月,赵一曼负伤被俘。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她遭到了敌人疯狂、残忍的刑讯。哈尔滨公安局保留着当年日军审讯赵一曼的两册尘封档案,烙铁烫、灌汽油、施以电刑……而她的回答只有一个:“你们不用多问,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逮捕我们的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前往珠河的火车。预感到即将牺牲,赵一曼向押送的警察要来纸笔,从容写下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