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怎樣做思想政治工作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開國元帥彭德懷是享譽國內外的軍事家,其軍事指揮才能和顯赫戰功為人稱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他也緊抓要害,有的放矢,循循善誘,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他是我黨和軍隊裡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優的干將。 巧妙勸導青年愛一行鑽一行 夏納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詳細】
方志敏的群眾觀 方志敏是贛東北蘇區的主要締造者,他情系群眾,在斗爭實踐中形成了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群眾觀念,成為我黨早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先驅。 方志敏出生在江西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一個農民家庭,切身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艱難,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他憎恨土豪劣紳,內心深處自小萌發了憐農愛民的思想和追求光明的渴望。…【詳細】
毛澤東持槍上戰場的大柏地戰斗 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卻很少摸槍。然而有一場戰斗,他親自持槍上了戰場,這場戰斗就是大柏地戰斗。瑞金大柏地戰斗,是紅4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戰斗,被陳毅稱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1933年夏天,毛澤東再次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菩薩蠻·大柏地》。 紅軍下山遇險情…【詳細】
黨校課堂裡的一次革命 毛澤東為中央黨校題寫校訓“實事求是,不尚空談” 在延安時期中央黨校的歷史上,三次改組是具有標志意義的大事件,是黨中央革新黨校辦學思想,從而使中央黨校更好地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的重大舉措。 中央黨校第一次改組,發生在1941年底,由毛澤東最后審定的《中共中央關於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對中…【詳細】
楊靖宇同志在重圍中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侵華日軍加緊進攻東北抗日聯軍。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抗聯第1路軍總司令楊靖宇把部隊化整為零分散到林區之中,繼續與日、偽軍展開游擊戰爭。1940年2月,楊靖宇帶領60余人的小分隊,在濛江、輝南之間的山區轉戰,因叛徒告密,陷入日軍重重包圍,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本…【詳細】
王樹常勸好友傅作義率部起義 王樹常和傅作義相識於北伐戰爭期間。1927年6月,隨著全國革命形勢的不斷高漲,北伐軍在前線節節勝利,北洋軍閥的覆滅就在眼前。山西的閻錫山宣布接受南京國民政府領導,將其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為響應北伐,10月,閻錫山兵發五路,出兵征討奉系軍閥張作霖。時任閻錫山部將的傅作義,奉命於10月中…【詳細】
共產黨什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 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中央委員會報告的結論的講話,后來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為題編入1951年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這是一篇影響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光輝文獻。毛澤東在講話中引用了贛南蘇區人民的一句由衷感嘆“共產黨真正好,什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