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七大的籌備時間是最長的。早在抗戰爆發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提出要准備召開七大,但1945年4月七大正式召開時,抗戰已臨近勝利,其籌備過程幾乎與八年抗戰相始終。籌備時間如此之長,與七大曾經五次延期有著直接關系。
1938年:七大第一次延期
抗日戰爭爆發后不久,中國共產黨就提出了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任務。1937年10月,毛澤東在《目前抗戰形勢與黨的任務報告提綱》中,對黨的組織建設提出了全新的目標,這就是要“從蘇區與紅軍的黨走向建立全中國的黨”。作為具體措施之一,他提出要“准備召集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已公布的黨的文獻中,這是最早召開七大的倡議。
當時,召開七大是客觀形勢的要求。1928年召開六大以后,中國共產黨已有9年沒有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了,這期間黨領導了土地革命戰爭,經歷了向抗日戰爭的轉變,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豐富斗爭經驗,需要對這些斗爭經驗進行總結﹔遵義會議后黨走上了正確路線的軌道,毛澤東逐漸成為黨的領導集體的核心,對黨各方面的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名義上他還不是黨的最高領袖,所以黨的領導層也需要做出調整。更重要的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正在展開,這給黨提出了很多新問題,需要黨對這些新問題進行分析,做出回答,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以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提出召開七大,正是為了適應上述各個方面的要求。
召開七大的任務提出以后不久,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團委員王明從蘇聯莫斯科回到延安。他的回國,使黨面臨兩個新問題。一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應該執行什麼樣的方針和政策?抗戰爆發以后,黨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強調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應該爭取領導權,應該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但王明受共產國際的錯誤影響,提出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爭中不能過分強調獨立自主,而應“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這就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層中產生了思想分歧。二是王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兩個問題使七大的召開產生了新的迫切性。七大的召開從而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