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黨代會的紀念館本質上屬於博物館,蘊藏的是真實的歷史史料,是文物、檔案、文獻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收藏文物、檔案、文獻是發揮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物質基礎。這是對全社會進行革命傳統、共產主義理想和愛國主義三大教育最生動、形象的課堂。因而,會址紀念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必然會發揮其特殊作用。“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建國后,各方之所以努力尋找、恢復、修繕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考訂、研究其位置與歷史,就是為了把我們黨團結一致、努力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的革命歷程展現給后來人。以資繼承和發揚光大。
1961 年和1981 年南湖革命紀念館先后兩次向中央領導和書畫家征集題詞和作品。1963 年8月宋慶齡寄來題詞。以后,聶榮臻、徐向前等也寄來題詞。1985 年9月鄧小平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寫館名。1986 年1 月胡耀邦題寫了“中共一大會址”。現在,一大紀念館內珍藏著中央領導同志題詞及劉海粟、沙孟海等著名書畫家作品300 余件。 1983年后,除一大黨史資料和革命紀念船陳列外,又舉辦地方黨史資料展覽,有計劃地開展征集黨史文獻資料的活動,並參與編寫出版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南湖風景名勝》等。1989 年,修改調整中共一大黨史史料陳列,通過密封、電腦顯示自動控制等措施的實行,得到了觀眾好評,近年來參觀人數每年達40 余萬人次,並曾接待過十幾個國家的外賓。自1991 年至1993 年底,李鵬、陳雲、彭真、李先念、姚依林等先后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詞。紀念館一樓展廳展出了中央領導人視察南湖時的照片、題詞、題字手跡,還舉辦了“我為南湖增光輝”征集書畫作品展,展出書畫500 余件,現有藏品673 件,其中一級品7 件,自新館開放以來,共接待觀眾達1000 余萬人次。自1959 年建館以來, 一大紀念館以獨特的政治地位和教育資源優勢,發揮著“鑒往知來,以史育人”的巨大功能。1997 年南湖革命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不僅是對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學生進天,接待參觀游客逾千人次,團體31 批, 再創參觀人數新高。
2007 年6 月26 日,廣東省委組織部、廣州市委組織部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隆重舉行首批黨員教育基地揭牌暨授牌儀式。它連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等一起成為廣東省、廣州市黨員教育基地,每年接納數以萬計的黨員干部進行參觀學習。中共四大會址紀念館建成后,立刻成為上海紅色旅游的一大景點,中共五大會址建館和農講所的整治改造完成后,成為全國都市中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品牌。七大會址紀念館更是成為全國各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每天迎接著成千上萬的參觀者和仰慕者。就連位於國外的六大會址,都不乏有愛國人士前去探訪。
如為山者,基於一簣之土,以成千丈之峭﹔亦如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我們尋訪會址,尋找精神之餐,心胸總是起伏難平。盛世盛會盛況,走過了90 多年歷程的中國共產黨成竹在胸,重任在肩﹔新世紀新階段新任務,中國共產黨舟帆已滿,雄風正勁!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