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延安中共新聞傳媒對南京大屠殺的揭露與批判

經盛鴻
2012年12月11日08: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對南京保衛戰的關注與評論

對日軍進攻南京與南京保衛戰這一抗戰初期的重大事件,《新中華報》《解放》周刊給予很大的關注,作了多次報道與評論。

1937年11月12日,日軍在佔領上海后,立即兵分數路向南京包抄猛扑過來。南京國民政府一方面倉促地布置南京保衛戰,一方面於11月20日發布《國民政府遷都宣言》,宣布遷都重慶,以空間換取時間,進行長期抗戰。

11月27日,《解放》周刊第25期刊登一組關於南京國民政府遷都與南京保衛戰的文章:轉載《國民政府遷都宣言》﹔發表《國民政府遷都感言》﹔發表由凱豐作詞、呂驥作曲的歌曲《保衛南京》。歌詞是:我們的首都,正在危急中。同胞們!快快動員起來,武裝起來,保衛南京!實現全面的抗戰,全民族的抗戰,這是神聖的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寇出中國,把我們的首都,搬回南京!把我們的首都,搬回南京!

為了促使國民黨打好南京保衛戰,中共領導人,特別是毛澤東,多次呼吁南京國民政府總結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在各戰場一再失敗的教訓,進行政治改革、軍事改革,改變片面抗戰的方針與單純防御的被動挨打的戰略戰術等。延安的中共報刊發表了多篇這方面的報道與文章。

11月13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23期,在顯著的位置刊登了毛澤東於10月25日在延安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這是在南京保衛戰打響的前一個多月,毛澤東針對當時的抗戰形勢與面臨的“戰爭危局”所進行的深入分析,既指出了抗戰幾個月來所取得的成績,也對國民政府為了“挽救這個危局”應進行的政治改革、軍事改革發表了中肯的意見。

毛澤東的談話實際上敲響了南京保衛戰的警鐘。他語重心長地指出,“要勝利必須政治上軍事上都採取和現時大有區別的政策”,即必須進行緊迫的政治、軍事改革。他列出了進行政治改革的六個方面,以求真正廣泛、深入地發動民眾,實行全面抗戰。在軍事改革上,他說:“軍事上說來,亦須實行全盤的改革,主要的是戰略戰術上單純防御的方針,改變為積極攻擊敵人的方針﹔舊制度的軍隊,改變為新制度的軍隊﹔強迫動員的方法,改變為鼓動人民上前線的方法﹔不統一的指揮,改變為統一的指揮﹔脫離人民的無紀律狀態,改變為建設在自覺原則上的秋毫無犯的紀律﹔單單正規軍作戰的局面,改變為發展廣泛的人民游擊戰爭配合正規軍作戰的局面,等等。”毛澤東與貝特蘭的談話,實際上為南京保衛戰,同時也為當時的中國抗戰,指出了所應採取的正確方針與措施。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