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伯青
薛伯青,江蘇武進縣人,生於1910年。21歲起正式當了一名電影攝影師。1936年12月,綏遠前線攻克塞外重鎮百靈廟的消息傳到上海后, “左聯”的阿英當天就去找薛伯青所在的新華影業公司老板,建議老板派人去綏遠前線,拍一部新聞紀錄電影。這位老板同意了。他派去的攝影師就是當年僅僅26歲的薛伯青。此時的他已經拍攝過胡萍與金山主演的《夜半歌聲》、金焰與王人美主演的《壯志凌雲》等著名故事影片,普遍受到了人們的贊賞。
第二天,薛伯青就帶了公司從美國新買回來的“愛模”攝影機和兩位青年助手一道上路。他們經歸綏,翻過大青山,下達蜈蚣嶺,經過冰天雪
地的大草原,20日下午4時到達了百靈廟,一到前線他們就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戰場拍攝起來。在拍攝著名的九龍口要隘時,機器突然停轉。正當薛伯青以為是自己對新買機器在操作技術上有問題而急得抓耳撓腮時,傅作義派來協助工作的一位年輕參謀說:“這裡氣候是零下三十度”。這句話一下子提醒了薛伯青,他急忙解開大衣把“愛模”藏在懷中保暖。就這樣,拍一個鏡頭,機器就自動停轉,他便趕快將機子放入懷裡再捂暖一會兒。而這一切,又都是在一種非常艱險的條件下進行的,因為這時日軍的飛機還在頭頂上盤旋, 不停地偵察、掃射和轟炸。薛伯青他們克服千難萬險,花了兩天的時間,終於出色地完成了這部珍貴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20天后,攻克百靈廟的新聞紀錄片《綏遠前線新聞片》,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了。每天連續放映7場,場場爆滿,盛況空前,一時間轟動了上海。
為了拍攝一部《新四軍的部隊生活》的紀錄片,薛伯青曾經在1941年和1945年從上海冒著很大的危險三進解放區。
1941年春,薛伯青應彭雪楓之約,第一次從上海到淮北新四軍根據地的中心半城鎮。不巧,彭雪楓已奔赴前線。當時正准備反掃蕩,情況十分緊張。出於對他人身安全的考慮和工作的不便,師部叫薛伯青暫時先回上海,待反掃蕩勝利后再來拍攝。薛伯青隻好先在半城一帶拍攝了一些軍民生活的鏡頭,便趕回上海去了。
1945年2月,當薛伯青再次來到新四軍四師師部時,得知彭雪楓師長已於數月前(即1944年9月11日),在對敵作戰時英勇犧牲了。軍部正准備舉行彭雪楓同志追悼大會。薛伯青正是奉張愛萍師長之邀,專程來拍攝這場追悼會實況的。2月7日,彭雪楓的追悼會在洪澤湖畔的半城舉行。台上,張愛萍致悼詞時悲情難抑,聲淚俱下, 為我黨我軍痛失一位優秀的干部和自己的好戰友而惋惜不已﹔台下,會場上的幾千名新四軍指戰員則低頭默哀,為痛失一位可敬的好師長而泣不成聲。目睹這種悲壯感人的場面,薛伯青拿著攝像機的雙手禁不住有些顫抖,但他克制著自己,飽含熱淚,盡了最大的努力,拍完了追悼會的全部鏡頭。追悼會后,薛伯青又去春陽、北雙溝等地拍攝了新四軍在敵后戰斗和生活的真情實況,以及威名遠播的
新四軍騎兵團的新聞紀錄片。
1945年秋,抗日戰爭勝利后,新四軍在淮陰成立蘇皖邊區政府,薛伯青第三次應約來到淮陰拍攝了當時鮮活真實的活動情況,為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新四軍專題新聞紀錄片。
正是這部珍貴的《新四軍的部隊生活》,在日后不久的政治斗爭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有力証據的作用。1946年春,在軍調處三人小組活動時,美蔣反動集團造謠誣蔑新四軍不抗日。為了對這種可恥的叫囂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辟除此惡毒攻擊之謠言,5月上旬,中共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在南京中共辦事處召開了中外記者招待會。會上,周恩來用鐵的事實駁斥了美蔣的不實誣蔑,並放映了《新四軍的部隊生活》的紀錄片。這部影片全長1500余呎,真實而形象地反映了新四軍抗日根據地的面貌,以無可辯駁的確鑿事實,駁斥了美蔣反動派對新四軍的造謠污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