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盤點:用鏡頭為抗日烽火瞬間定格的勇士們

(山西)孟 紅
2013年01月22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程 默

程默1916年出生在江蘇省丹涂縣,1931年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學習電影洗片和攝影,從此開始了他的攝影生涯。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當時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程默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北四川路大陸新村魯迅住宅, 拍攝了魯迅的遺容、書房以及悼念魯迅的情形。這些成為第一部新聞記錄片,也是我國目前惟一的記錄魯迅葬禮的歷史資料。就在這次記錄魯迅葬禮的過程中,程默被宋慶齡、沈鈞儒等進步民主人士演講所感染,為爭取民主自由、反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的心聲所震撼,可以說這一次拍攝是程默人生的一個轉變。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日本侵略軍侵佔上海,程默和許多進步青年一起投身到革命隊伍中。程默先后在西北電影公司、重慶中國電影制片廠任攝影師,這期間他拍攝了一些進步影片。

對於許多上了年紀的重慶市民來說,發生在1941年6月5日那天的日軍大轟炸,至今依然記憶猶新,據說有上千人在重慶的大隧道裡為躲避日軍的轟炸而窒息死亡,從而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空襲大案。57年后的1998年,真實記錄這一慘案的150余幅照片公之於世,成為侵華日軍殘酷暴行的鐵証。而這些照片的拍攝者,就是程默。

1998年,年過八旬的程默講述了拍攝照片時的經歷。當時日軍的飛機在轟炸,地皮在發抖,為了拍攝這些日軍罪行的照片,他始終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在重慶遭受轟炸的幾年時間裡,程默在曾家岩50號周公館任聯絡員,工作在周恩來身邊,公開身份是中國電影制片廠攝影師兼國民黨衛戍司令部攝影顧問和空襲救護委員會攝影師。他利用這些便利條件,在戰火硝煙中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照片。

后來,由於暴露了地下黨的身份,程默於1943年來到革命聖地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電影團、延安電影制片廠攝影師。“我仿佛到了一個新的天地。記得剛到延安時,我和程鐵來到毛主席的窯洞前,為毛主席拍片和攝像, 心裡很激動。一次,在給毛主席拍攝時,毛主席說:你叫程默(諧音沉默)拍片子可不沉默啊!”

程默等人用簡陋的設備記錄下了那個時代延安的風貌。在程默的鏡頭裡,不僅留下了延安歷史原貌,也留下了毛澤東等人日常生活中的音容笑貌。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