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抗日戰爭時期 你沒聽過的"熊貓外交"

邵銘煌
2013年02月01日14: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重慶之蛙”鳴萬裡

1941年11月9日,宋氏兩姐妹代表國民政府,在廣播大廈主持隆重儀式,宣布以熊貓為國禮贈送美國,賦予熊貓親善大使的國民外交意涵。美國駐華大使高思(Clarence E.Gauss)代表出席贈送典禮。中央廣播電台、國際廣播電台、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同時播出贈送儀式實況。隨后,三人在廣播大廈內的國際廣播電台精致明亮的播音室對美廣播。次日,重慶主要媒體《中央日報》、《大公報》、《申報》等都用較大篇幅報道此事。

當時重慶有兩個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和國際廣播電台,同設在上清寺廣播大廈內。這兩家電台把重慶各界聲音,特別是政府的聲音通過電波傳送全世界。國際廣播電台分別用9種語言對北美、歐洲、蘇聯東部、日本、南洋播音,每天分六段播報新聞,共計10小時。許多關心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通常都是從國際電台廣播中收聽到訊息。日軍一再進行針對性的轟炸,該電台均能安然如故,鳴放不止。日本不能忍受又無可奈何,故謔稱之為“重慶之蛙”。

廣播當天,適值美國周末,中國時間是凌晨4點45分,美國時間是11月8日下午4點45分,此時正是美國廣播的黃金時間。依照美國電台預定節目,剛好是繼美國各廣播電台廣播盛大球賽新聞之后,全美聽眾當倍感興奮。

美方異常重視此番不同凡響的盛事,美國三大全國性商業廣播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公司(CBS)特別作實況轉播。廣播之前,先由哥倫比亞公司遠東代表鄧威廉簡短致詞,謂此次兩位夫人贈送美國的熊貓,是為中美兩國友誼之標志。在場的人士,除政府代表高思大使之外,還有專程來華領收的蒂文和照顧熊貓的葛維翰。蒂文和葛維翰繼兩位夫人之后講話,告訴聽眾關於熊貓捕獲經過、出產地情況、熊貓習性及飼養等,並承諾:兩隻熊貓一定會得到新主人專心愛護。蒂文則代表紐約博物館及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接受贈予,並致答詞,謂:熊貓是可愛的禮物,必受美國人民無上之感謝。紐約方面已作種種准備,俾能讓兩頭熊貓得到十分妥善之保育。原定在廣播之際,要讓即將運美的熊貓在播音機前,發出“哼哼”聲音,借電波傳達於全美聽眾,寫下中國播音界的創舉。后來考慮一大早天氣寒冷,葛維翰生怕它們受涼,所以沒有帶到廣播現場。

宋靄齡透過廣播,首先向美國朋友們說明奉送這一對馴善可喜的熊貓,希望除了它們是珍奇動物外,更具有其他的意義,就是想借此表達對於美國的友誼。同時,因為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為中國作種種熱忱的努力,也想借此略表感謝之意。她覺得貓熊適合作為禮物,有幾個理由:第一,它是中國的特產。全世界除了四川省一部分地帶以外,別處是沒有的,所以別的國家都不能有這樣的禮物。這真正是中國特有的禮物。第二,禮物須是一樣珍奇的東西,熊貓符合這個條件。有史以來,從中國送往國外的熊貓,一共隻有七隻而已。第三,這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禮物。這個時候,大家都應該有些歡娛的事情。在戰時的中國,悲痛的事情實在太多了。5月間,白朗克斯動物園死去的名叫“本度拉”熊貓,美國各方悼惜的情形,很令人感動。聽說它生病的時候,小學生們寫信去安慰,紐約市民爭送鮮花。它死后,報紙特別撰文哀悼。因此,覺得一頭小小熊貓,能夠得到許多的友人,而又不幸死去,現在用兩頭來補償,一定會受到加倍歡迎。第四,這個理由對於中國也許比對於美國更加重要。因為熊貓出產於中國西部的一個地帶,過去對於這個地帶,中國自己也不十分熟悉。但此次抗戰,使千萬同胞從沿海遷徙到多山的西部來。戰時首都就很鄰近熊貓的產地。因此,這種珍奇動物也可以說是代表下述的意義:即數千萬同胞及全國重心的西遷,把平時與戰時的活動遷移到數千裡以外的內地來,迄今已經四易寒暑,人民生活很苦,但工作效率進展得卻很大。最后,宋靄齡告訴美國人:“我們是用最真摯的友誼,奉贈這一點小小的禮物。”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