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抗日戰爭時期 你沒聽過的"熊貓外交"

邵銘煌
2013年02月01日14: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敦睦邦誼的禮物

1941年11月14日下午3時,美國專使蒂文攜帶著宋氏兩姐妹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贈送的一對熊貓,搭乘中國航空公司班機飛離重慶,當晚抵達香港。蒂文在機場受訪表示:“此次來華接受熊貓,備承各界協助接待,至深感激。本人在渝蓉兩地觀察,印象良佳。中國前途,實甚光明燦爛。”兩天之后的16日,飛往菲律賓馬尼拉,轉搭“柯立芝總統號”輪船赴美。航經夏威夷,再用6個星期橫渡潛艇出沒的太平洋,12月25日運到舊金山,12月30日抵達紐約。無異送給美國人民一份特別的聖誕禮物。當時新聞報道稱,這一對熊貓先后經3萬英裡的長程旅行,未受戰事影響,活潑仍舊,唯日常需用竹葉喂飼,頗為不易,動物園當局對此感到相當棘手。

這對熊貓到來,使美國熊貓數增加為6隻:其中,兩隻在芝加哥動物園,兩隻在聖地亞哥動物園。1942年3月30日,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為熊貓舉行周歲慶祝節目。全美各地人民對於極為稀罕的熊貓,熱烈注意情形,為空前所未有。4月29日,該協會發起的全美兒童為熊貓命名競賽揭曉,雄性熊貓定名為Pan Dee“班棣”(或譯潘弟),雌性熊貓定名為Pan Dah“班達”(或譯潘達)。“班棣”取代“中美”。抗戰勝利不及兩個月,1945年10月4日,“班棣”罹患腹膜炎,不治死去。

自1936年至1941年,六年間,美國人用不同手段從中國運走9隻熊貓。而以1941年11月,宋氏兩姐妹贈送的一對熊貓,是正式經由政府管道輸送,充當親善大使,意義非比尋常。此外,戰時在英國倫敦動物園風光一時的“明”熊貓,是收購得來,於1944年聖誕節之后一天,也死了。好像離開故鄉,它們的壽命都不長久。英國人對名為“明”之死,表達哀傷與敬愛。《泰晤士報》刊載悼文,稱頌“明”是一隻最精美的有生命的玩具熊,為千百萬人帶來歡樂,可以死而無憾。為了填補空缺,英國政府向國民政府提出贈予熊貓的請求,並以提供中國動物學家到英國研究院進修的全額獎學金作為交換。四川省政府主席張群在多方游說之下,同意配合,於1945年12月協助英國人組織一支200多人的隊伍。他們10人一組,深入汶川境內獵捕熊貓。1946年5月,國民政府宣布贈送英國政府一隻熊貓。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