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鄧小平的歷史貢獻和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的重點問題

龍平平
2013年02月06日13: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深入研究鄧小平關於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的理論

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由鄧小平破題的。嚴格地講,他的貢獻就是破題,真正搞起來,形成體制和法律體系,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貢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貢獻,是今天和今后中國最大的實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在還在發展和完善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可以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不能搞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不能成功的標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全新的提法,怎樣搞,是鄧小平晚年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要搞的市場經濟與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有什麼區別,能不能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鄧小平做了深入研究與闡述。1993年,他在與弟弟鄧墾的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裡?就在四個堅持。”“現在經濟發展這麼快,沒有四個堅持,究竟會是個什麼局面?提出四個堅持,以后怎麼做,還有文章,還有一大堆的事情,還有沒有理清楚的東西。黨的領導是個優越性。沒有人民民主專政,黨的領導怎麼實現啊?四個堅持是‘成套設備’。在改革開放的同時,搞好四個堅持,我是打下個基礎,這個話不是空的。”(《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63—1364頁。)

鄧小平的這段話反映了他晚年的一個重要思想:隻有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但是,市場經濟怎樣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怎樣才能做到既搞活經濟,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這是鄧小平留下的長期課題。深化鄧小平理論研究,就要在這個問題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以指導飛速發展的實踐活動。

(四)深化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

把建設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從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過渡的一個歷史階段,是鄧小平的一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經典之作。能讓中國人民過上小康生活,是鄧小平思考中國問題的立足點,也是他最為牽挂的事情。如今,鄧小平的設想已經成為中國的現實。

鄧小平的小康社會理論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的。小康目標從單純的生活指標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小康標准從人均1000美元到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涵是逐漸豐富的。從小康目標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康社會的認識逐步深入,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范圍越來越寬,內涵越來越豐富。小康社會是中國人民的現實生活,需要研究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深化小康社會理論研究,包括小康社會的階段、時長﹔小康社會的標准、內容﹔簡單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和聯系﹔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銜接,等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一個獨特的、過渡性的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過去以解決溫飽為目標的小康階段,也不同於現代化的階段。按照鄧小平的預想,這個階段大概需要50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等各個領域,與傳統社會相比已經發生、並將繼續快速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個階段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矛盾凸顯期,如果搞得好,可以更好、更順利地進入向現代化發展的階段﹔如果搞不好,就會使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嚴重化,甚至發生社會動蕩,延緩我們的發展進程,在迅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喪失重要的發展機遇。這個階段的重要性、獨特性對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思想觀念等各個方面,來自於新生活帶來的新需求、新矛盾。比如,文化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急劇膨脹的問題。怎樣適應日益增長的巨大的文化需求,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太多,包括“小康文化”這樣的概念可不可以提,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小康文化,等等。再如,深化小康社會理論的研究,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要在理論上弄清楚小康社會對人的生活、人的發展提出了什麼新要求?當前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以后怎麼辦?以小生產為基礎的傳統文化是想不到這一點,更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衣食住行解決了,基本生存無憂了,短缺經濟消失了,在這樣的條件下,人應該怎樣生活,追求什麼?這都是新問題,是在傳統文化中找不到答案的。小康生活需要一種什麼樣的科學生活方式,在小康社會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問題。

〔作者龍平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北京100017〕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孫琳、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鄧小平紀念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