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鍵建議:“把毛澤東同志在六十年中間重要關頭的作用寫清楚”
起草《決議》是實現撥亂反正、完成偉大歷史轉折的客觀要求,是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客觀要求,是統一全黨思想,凝聚黨的戰斗力,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客觀要求。陳雲為《決議》的起草和通過,作出了獨特貢獻。
(一)為《決議》解決最關鍵的問題提出關鍵建議
1980年3月19日,鄧小平同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談話時,提出起草《決議》的三條“總的要求”、“總的原則”、“總的指導思想”,其中“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是最核心、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一條。(參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293頁。)
在《決議》的起草和討論過程中,爭論的焦點、重點和難點,仍然是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對此,鄧小平深刻地指出:“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要看到這個全局。……這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的政治問題。如果不寫或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都不如不做。”(《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99頁。)
為解決這個問題,陳雲提出了關鍵建議。1981年3月,陳雲在同鄧力群談話時說:“《決議》要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見,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使大家通過閱讀《決議》很清楚地認識這個問題,就需要寫上黨成立以來六十年中間毛澤東同志的貢獻,毛澤東思想的貢獻。因此,建議增加回顧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的段落。有了黨的整個歷史,解放前解放后的歷史,把毛澤東同志在六十年中間重要關頭的作用寫清楚,那末,毛澤東同志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更全面,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據﹔說毛澤東同志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說毛澤東思想指引我們取得了勝利,就更能說服人了。”(《陳雲文選》第3卷,第283—284頁。)
3月24日,鄧小平去看望陳雲,就《決議》起草問題交換意見。陳雲向鄧小平建議加寫黨的60年回顧。當初鄧小平曾有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的設想(參見張金才:《鄧小平首提〈歷史決議〉要回顧建國前28年的歷史》,《光明日報》2012年3月21日。),陳雲的意見與鄧小平的認識不謀而合。
陳雲同鄧小平交談時提出的第二條建議,是要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學習毛澤東的哲學著作,還有馬恩列斯的著作和歷史。26日,鄧小平將陳雲的意見轉達給《決議》起草小組負責人,指出:這些意見很好,請轉告起草小組,並報告胡耀邦。《決議》中關於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要寫得更豐富、更充實,結束語中也要加上提倡學習的意見。(參見《陳雲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頁。)這個意見,不僅對《決議》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吹響了新時期全黨學習運動的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