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驗總結:“我是共產黨員,是實事求是的”
陳雲之所以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前列,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根本原因在於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採取了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評價歷史人物,首先要分清其功績和錯誤,而如何看待領袖人物的錯誤,始終是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敏感問題和焦點問題。陳雲是如何看待毛澤東的錯誤的?
(一)站在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領袖,是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的歷史反映了黨的歷史,對毛澤東的評價也關系到對黨的評價。從黨和國家發展的角度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陳雲的根本立場。他指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主要是為了防止中國變修、出現像赫魯曉夫那樣的事件,最初也不是要搞那麼大。(參見《陳雲年譜》下卷,第237頁。)這就把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聯系起來。陳雲評價毛澤東的見解和做法,不僅捍衛了黨和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也有利於總結經驗教訓,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從總結革命和建設經驗的角度,來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陳雲的基本觀點。他指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有缺點和錯誤。為什麼?因為沒有自己的經驗,光有別人的經驗不行。要求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是不可能的,是空想。這不符合辯証唯物論,也不符合毛澤東同志本人的意見。”(《陳雲文選》第3卷,第242頁。)
陳雲評價毛澤東,既不全盤否定,也不搞個人崇拜,更不像別有用心的人那樣肆意侮蔑、抹黑、丑化毛澤東,而是站在黨和國家的大局,站在歷史和現實的高度,功即是功,過即是過,不美譽,不隱錯。他不是從局部的角度、暫時的觀點來評價毛澤東,而是從全局觀點、以黨的最高利益、長遠利益為出發點來評價毛澤東,這是馬克思主義者評價領袖人物的基本立場和方法。
(二)立足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進程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站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聯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是陳雲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視角。在陳雲看來,民主集中制是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保証。民主集中制貫徹得好,社會主義事業就會前進,否則,就會遭受挫折。是否貫徹民主集中制是陳雲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一個切入點。
陳雲認為,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以來,列寧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事業也是不斷發展的。斯大林雖然在反法西斯戰爭等事件上作出重大貢獻,但破壞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給蘇聯黨帶來嚴重后果。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也是這樣。從中共七大到建國初期,民主集中制貫徹得很好。從1958年起,特別是1959年廬山會議,民主集中制傳統被一點一點地破壞。“文革”期間,民主集中制搞得很不好。(參見《陳雲年譜》下卷,第237頁。)陳雲指出:“黨內民主集中制沒有了,集體領導沒有了,這是‘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一個根本原因。”(《陳雲文選》第3卷,第274頁。)
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政治路線。而實現這一偉大的歷史轉折,也是正確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結晶。在閉幕會上,陳雲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種“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對於黨的工作著重點的轉移,對於黨內安定團結,有重大意義。(參見《陳雲文集》第3卷,第453頁。)1979年1月,陳雲在中央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貫徹民主集中制,是黨立於不敗之地、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他指出:“我們的國家是九億人口的大國,我們的黨是這樣一個大國的執政黨。我們黨處於全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流砥柱。隻要我們黨起到了這樣的作用,那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勝利就有了保証。”(《陳雲文選》第3卷,第242頁。)
可見,陳雲並不是單就評價毛澤東而評價毛澤東,而是把評價無產階級領袖人物與共產主義運動聯系起來,與黨的建設聯系起來,與社會主義事業聯系起來,立意高遠,思想深邃。這種境界和思想,沒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沒有豐富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沒有馬克思主義者的寬廣眼界和戰略思維,是難以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