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運用唯物史觀來評價毛澤東
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講,黨的功績不是毛澤東一個人的,當然黨的過錯也不是毛澤東一個人的。在分析毛澤東的錯誤的時候,也應該查找中央其他領導人和地方領導人的責任。1980年11月上旬,陳雲在同胡喬木談話時指出:“整個黨中央是否可以說,毛主席的責任是主要的。黨中央作為一個教訓來說,有責任,沒有堅決斗爭。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懷,那麼局面會不會有所不同?應該作為一個黨中央的集體,把自己的責任承擔起來。”“毛主席的錯誤,地方有些人,有相當大的責任。”(《陳雲年譜》下卷,第260頁。)
陳雲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來評價歷史人物,反對掩蓋其功績,也反對搞個人崇拜。在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中共七大上,陳雲在發言中明確指出:“我們相信毛主席,但絕不是盲從,盲從是沒有用處的,隻有對問題仔細地考查,翻來覆去地考查,這樣不管毛主席在這裡領導也好,離開毛主席也好,大體上不會犯大的錯誤,否則風潮一來,就又要犯錯誤。”(《陳雲傳》(上),第101—102頁。)陳雲十分注重領袖人物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指出:“現在除了極少數反動分子以外,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講我們的毛主席領導得好。但無論怎樣,根本的東西是老百姓,是共產黨。”如果個人在黨領導下取得一點功勞,“這裡有三個因素: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黨的領導,第三才輪到個人”。(《陳雲文選》第1卷,第293—294頁。)陳雲評價毛澤東和領袖人物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於領袖、政黨、階級、群眾關系的具體運用,顯示了陳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勇氣和實踐勇氣。
陳雲還主張要堅持辯証的一分為二的觀點,既要看到毛澤東的歷史功績,也要看到毛澤東的錯誤。把毛澤東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准確評述領袖人物的決策、結果及其是非。用歷史聯系的眼光,總結毛澤東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留下的寶貴遺產,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陳雲之所以能夠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根本原因在於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的精髓,也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陳雲學習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得出的科學方法。運用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和方法評價毛澤東,是一種科學精神和人格境界。
陳雲同鄧小平一樣,是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上,站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站在中國社會進步的前列,來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這些寶貴思想、理論和方法,有助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劉倉,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