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廬山會議前期毛澤東全力糾“左”:調整過高的生產指標

張素華
2013年04月19日09: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然而,當毛澤東提出這一問題后,卻有一些同志不同意劃線,怕影響工作積極性,甚至有黨內的高級干部擔心如果不趁窮過渡,農民富了就過渡不了了。還有同志提出,搞一個新的生產指標更高的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以取代原來的四十條。由於毛澤東對那些高指標信以為真,也就同意了。這便是當時的真實情況。

針對人們以為實現了縣、社所有制,便可以取消商品,或不敢提商品生產的問題,毛澤東認為,有了人民公社以后,商品生產、商品交換更要發展﹔不發展商品交換,生活不能富裕。如果實行產品調撥,剝奪了農民的產品所有權,那農民就會瞞產私分,堅決抵抗,我們就有脫離農民的危險。他指出,“我國是商品生產很不發達的國家”,不要忌諱“商品”這兩個字﹔“必須肯定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還有積極作用”,“要擴大商品生產,擴大社會交換”,“要利用這個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價值法則,作為有用的工具,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是毛澤東在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后對商品問題最早的明確表態。

為了劃清兩個界限,毛澤東提出從集體所有制向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過渡,必須具備五個條件。隻有具備了這五個條件,才算是建成社會主義。關於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毛澤東提出,“我們不要冒險,但是凡可以做的,我們就做”。最后,經過反復討論,逐步統一了大家的認識,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明確規定現階段的人民公社是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從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面的全民所有制,需廣泛地實現國家工業化、公社工業化和農業機械化電氣化,需要的時間還將很長﹔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相當復雜的發展過程,隻有在社會產品極大豐富后才可能實現。總之,要實現兩個過渡,必須以一定程度的生產力發展為基礎。這就煞住了急於過渡的風潮。

在指標問題上,毛澤東也感覺是冒進了。他說,從前別人反我的冒進,現在我反人家的冒進。因此他將第一次鄭州會議搞的追求高指標的《十五年社會主義建設綱要四十條(草案)》壓下,認為那些數目字根據不足,是“務虛名而受實禍”。

對於水利建設及1959年的生產指標,毛澤東也提出要適當收縮,使各項指標切實可靠,同時提出要關心群眾的身體和生活。尤其是鋼的指標,他幾次開會征求意見、做工作,把北戴河會議定的2700—3000萬噸鋼的任務,降到1800—2200萬噸。

對於作假問題,毛澤東也開始加以重視。他強調,破除迷信不要把科學當迷信破了。總之,從第一次鄭州會議到八屆六中全會,歷時一個多月,毛澤東全力以赴地研究和糾正他所能夠認識到的工作中的缺點、錯誤,並力圖從理論上、政策上加以解決。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