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廬山會議前期毛澤東全力糾“左”:調整過高的生產指標

張素華
2013年04月19日09: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從北京會議到中共八屆七中全會,面對農民瞞產私分以及市場緊張等情況,毛澤東開始調整人民公社內部的所有制問題,並繼續調低各項生產指標。

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后,毛澤東認為兩個界限劃清了,鋼的指標也調低了,即使出現副食品、日用百貨、原材料等不足的現象,也無關大局。所以在1959年1月召開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會議即北京會議上,毛澤東說,鄭州會議以后就壓縮空氣,現在根本上要鼓氣,定下來的指標並不十分嚇人,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在這樣一種思想狀態下,當他收到廣東方面反映瞞產的報告后,第一反應是:副食品、日用百貨等不足,與農民瞞產私分有關。但當他靜下心來,尤其通過在河北、山東、河南的調查,很快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意識到農民拼命瞞產是怕共產,怕外調,這種現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所有制問題。在毛澤東看來,農村人民公社一成立,不應該馬上就變成完全的公社所有制。“對窮隊富隊、窮村富村採取拉平的辦法是沒有理由的,是掠奪,是搶劫”。他認為,公社內由隊的小集體所有制到社的大集體所有制,需要一個過程,六中全會的決議寫明了兩個過渡所必須經過的發展階段,但是沒有寫明公社的集體所有制也需要有一個發展過程,這是一個缺點。這也是引起廣大農民堅決抵抗的根本原因。但當時有許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漸漸地,如何解決農民瞞產私分、緩和同農民緊張關系的方案在毛澤東的腦子裡清晰起來。這個方案是:人民公社的集體所有制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在現階段應當是以生產隊(相當於原來的高級社)的所有制為基礎,即部分的社所有、基本的隊所有。為了迅速糾正這一問題,他決定將原來准備於1959年3月在上海召開的會議,提前於2月底開始在鄭州召開,史稱第二次鄭州會議。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