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康
2013年07月05日08: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題:中共六屆三中至四中全會期間的瞿秋白
瞿秋白在其絕命之作《多余的話》中寫道:“我第二次回國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離開了中央政治領導機關,這期間隻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可是這半年對於我幾乎比五十年還長!人的精力已經像完全用盡了似的,我告了長假休養醫病———事實上從此脫離了政治舞台。”這半年長於50年的日子,正是六屆三中全會至四中全會期間,這短暫而又漫長的日子,正是黨內斗爭的極不平常時期。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奪得中共帥旗,成為最大的贏家,而瞿秋白則蒙冤受屈,倍受打擊,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
瞿秋白驚訝起來,
李立三簡直是發瘋了
李立三是建黨時期的共產黨員,由於出色地參與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5年冬,他以工人領袖的身份,出席在蘇聯召開的赤色職工國際大會。中共五大時,他成為中央委員。中共六大時,他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進入中央領導核心。此時,中共中央總書記是工人出身的向忠發。
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批判了瞿秋白左傾錯誤,瞿秋白心悅誠服地承認錯誤,黨內多數同志也在批評左傾錯誤的同時,接受了教育,端正了對中國革命的認識。但李立三無視左傾錯誤的血的教訓,仍然拒絕承認中國革命處於低潮。1930年1月,回國后的李立三在《布爾塞維克》上發表《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第十次會議決議的決議》,其中說,黨內“右傾機會主義的危險,乃更加嚴重”。並警告說,“右傾危險,是有它的客觀的強大的基礎”。在他的反右傾、反調和的高調之下,他的大膽的冒險計劃,已在積極醞釀之中。
【相關新聞】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