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人民 唯獨忘己”:22個人眼中的周恩來--黨史頻道--人民網

  今年1月8日是周恩來同志逝世38周年紀念日。黨史頻道推出策劃“情系人民 唯獨忘己——22個人眼中的周恩來”,與網友共同緬懷一代偉人。周恩來的一生,事跡浩如煙海。下文所涉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表達的卻是無盡的思念。>>獻花留言

首義戰旗紅

  中顧委常委、國防部原副部長肖克:1924年11月,周恩來同志主持的中共廣東區委商得孫中山同意,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裝——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廣東區委選派了五個干部到鐵甲車隊擔任隊長、副隊長、軍事教官等,周士第是五個人中的一個。

周恩來的延安情

  原延安地委書記土金璋:在我腦子裡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陳有才的事。陳有才是戰爭年代周恩來同志的警衛參謀,抗戰初期犧牲了。陳有才的事發生在1937年4月,恩來同志和張雲逸、孔石泉,要通過西安,由西安再到南京到廬山,去和國民黨談判八路軍的改編問題。

我黨密碼發明者

  解放軍總參三部原部長戴鏡元:我黨最早的密碼是周恩來同志發明的,最早使用這個密碼的是任弼時。第一份電報是周恩來從上海發給蘇區中央局的,內容是問任弼時是否到了中央蘇區。周恩來有重要事情不在時,就由鄧穎超譯電。

張學良佩服的第一人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呂正操:我認識周恩來同志是在1936年12月12日發生的西安事變中。此前,我在東北軍任團長。張學良抓到蔣介石后,是派飛機到延安把周恩來接到西安來的。當時周恩來穿著棉軍衣,胡子已經刮去了。他一到,張學良就去看他。周恩來說:“你們這種做法,我們共產黨人不贊成。”張學良一愣。周恩來向他解釋黨的政策,提出要和平解決。

心中珍藏的往事

  周總理助理熊向暉:搞情報工作的同志應該是無名英雄。由於一些同志一定要我講,所以我寫過一點東西,主要是體現周恩來同志對黨的情報工作的領導和杰出的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后,周恩來根據國共合作的需要,布置了一些人到國民黨軍隊中,幫助抗日,必要的時候,做我們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被派到胡宗南那裡。

功績怎麼估計不為過

  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在“文革”大動亂中,周總理殫精竭慮支撐了這個局面,那時候他的處境也是很困難的,他一方面不能違抗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這個決心,同時又要跟林彪、江青反黨集團進行斗爭,還要千方百計保護革命干部。“文化大革命”一鬧起來要抄我們的家,要批斗我們,周總理就及時下了決心:讓我們搬到國務院來住。

舉輕若重

  國務院原副總理、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1950年七屆三中全會期間,周總理若有所思,他是想到問題了。他問我:你在晉冀魯豫跟伯承、小平共事多年,對他們二位工作怎麼看? 我說:一個司令員,一個政治委員,各盡職責,我學到的東西不少,他們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周總理搖了搖頭:我不是講他們的配合,而是問你,對他們工作方法上有什麼看法。

國家每件事都揪心

  國家計委原副主任袁寶華:1961年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的“八字方針”正式形成,周總理為此付出的心血比三年“大躍進”更多。調整之初,生產指標壓不下來,周總理布置我們下去調查,了解情況,既要把指標壓下來,又能保存生產能力。酒泉鋼鐵廠沒有糧食吃,要停下來,周總理說糧食可以解決。

古今相業誰堪比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趙朴初:我在西花廳曾聽到有些人不止一次跟周總理說,你這個房子要修一修。那個時候西花廳那個房子還有漏污痕,柱子上的漆都剝掉了。他笑了笑,這個房子始終沒有修。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曾經見過周總理在辦公時,穿著套袖。他說,我從來都沒有看到一個國家的總理在辦公的時候還穿著套袖,這樣節約。

與田中首相的會談

  全國人大原常委林麗韞:1972年9月25日中午時分,這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天高雲淡風輕。首都機場上,少先隊員們高舉鮮花,載歌載舞,迎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一行的到來。我緊隨在周總理身后。對於年僅39歲的我來說,這是一個值得自己牢記的日子。當田中角榮走下舷梯時,周總理說:“歡迎你來!”他和田中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那一刻,中日雙方的朋友們都很高興,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化敵為友的傳奇

  張沖的女兒張雪梅、女婿邱清華:周恩來一生的朋友遍天下,他與我父親(岳父)的關系,可以說是最具傳奇色彩的。1930年初,張沖擔任國民黨“中統”的前身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總干事,是這個特務機構的二號人物。1931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出了叛徒顧順章,他供出了中共中央機關的地址,還供出了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活動方式和經常藏身的地方。當時,張沖奉命立即趕往上海搜捕,准備把共產黨中央一網打盡。

20世紀真正的知己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鄧小平長子鄧朴方:要講周總理和父親鄧小平半個多世紀的友情,一起共同參加革命工作,共同奮斗,確實比較難講。半個世紀是個很長的時間,提起周總理來,我父親曾經講過:“我們認識很早,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就在一起住,對於我來說,他始終是一個兄長。”

看似無情勝有情

  周恩來侄兒周爾均:最初我們來西花廳的時候,從50年代一直到60年代初期,這裡非常破舊,不是一般的破舊。地上鋪的磚既破損又潮濕,門窗有縫隙,透風。伯伯的關節有病,七媽的身體一直不好,這個環境對他倆的健康很不利。后來趁七伯外出的時候,何謙秘書主持把房子整修了一下,是屬於很一般的裝修。但是七伯回來看了后非常生氣。

總理是個偉人

  中國現代文學館原館長、老舍長子舒乙:我記得我父親老舍和周恩來是同一輩人。很多人問周恩來高壽,周恩來一般這麼回答,他說:“我和老舍、王統照、鄭振鐸同庚”。周恩來喜歡同文藝界的人士交朋友,和其中的很多人是生死之交。我父親與周恩來相識是在武漢。

隻有永久的思念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我認識周總理時間很長了,那時候很小,大概19歲那年就認識了。那時候,我幾乎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一個孩子,在一個朋友家裡吃飯,正好我們幾個人坐在一起,他們可能認為我一定知道他是哪一位,所以根本就沒介紹。飯桌上,連他和主人夫妻兩口子,我,還有一個朋友,一共也就5個人。飯后我才得知他就是周恩來。

給晚年總理治病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階平:我跟敬愛的周總理接觸時間很長,越接觸時間長,越覺得跟他接觸就是受教育,我受周總理的教育實在太深了。周總理是在1976年1月8日去世的。1月7日晚上11點多鐘,彌留之際,他抬起頭看見了我,說了這麼幾句話:“吳大夫,我這沒什麼事,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這是他最后一句話。

把生命歸還世界

  周恩來總理衛士、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高振普:周總理去世后,我們整理了他和鄧大姐兩人的工資收入和支出賬目。收入隻有單一的工資和工資節余部分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別無其他收入。而支出部分的項目有這樣幾項:伙食費、黨費、房租水電費、訂閱報紙費、零用雜費(購買生活用品),特支:補助親屬和工作人員、捐贈費。從有記載的1958年算起,至1976年,兩人共收入161442.00元。

忍辱負重 嚴於律己

  周恩來總理秘書、武警指揮學院原副院長紀東: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同志曾兩次問我:“小紀,總理在林彪叛逃后曾對國務院的幾位領導說,‘中央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難啊!’總理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裡閃著淚光。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理解?”我說:“還有幾個人唄。”他又問:“還有什麼?”我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他也笑了笑,說了句:“總理是不容易啊!”

一位杰出的人物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周總理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非常有魅力,極其了解人類。周總理總是非常坦白非常誠實地向我解釋,中國的高級領導是如何想的。周恩來理解中國如果要和某個人、某個國家達成某項協議,就必須做到互相間非常理解,非常誠實,以誠相待。所以他在和我們交往過程當中,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態度。

父親視周恩來為聖人

  全日本航空公司總裁岡崎嘉平太之子岡崎彬:1963年在人民大會堂,周總理第一次接見我們。因為我跟貿易訪華團無關,所以我排在最后。周總理同來訪的每一個人一一握手后,站在我面前,第一句話問:“會不會說普通話?”我說:“不會。”第二句用法語問我:“會說英語嗎?”我講:“英語會說一點兒。”然后他用日語說:“我的日語忘光了。”

他改變了我的一生

  著名華裔英國女作家韓素音:1941年1月,周總理在重慶講話,我都不敢和我丈夫說,偷偷地跑去聽了,聽了以后我心裡就感覺到,將來一定會是像他講的那樣。但是,當時沒有和周總理見面。后來見面是1956年回國后才談一談。

他朝著中國的未來看

  意大利著名攝影家焦爾喬·洛迪:在我接近周總理的時候,我想我得找一個理由說明我當時在場的原因。於是,我說:“總理先生,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撒了謊,我向別人謊稱沒有帶照相機,但實際上我帶了。因為這是唯一的機會能為您拍一張照片,我再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機會、再也不可能有像今天這麼好的運氣給您拍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