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取消主義”
王新林為什麼要編造中共代表的謊言?他對此的解釋是,蘇聯遠東軍確實要與抗聯各部共商大計,但這樣的會議不能以遠東軍的名義召開,所以才虛構了一個中共代表。
不管王新林的解釋是不是能夠說得通,抗聯已經到了存亡之際,諸多生死攸關的問題亟待解決,確實需要召開這樣一次決定抗聯前途的會議。但是這個會怎麼個開法,王新林和抗聯又有了矛盾。
王新林提出,會議要由他主持,他代表蘇聯遠東軍和抗聯各部領導商議。時任抗聯第二路軍司令的周保中,是在伯力的抗聯最高軍事指揮,他對王新林的安排表示了反對。周保中說,如果有中共中央代表到會,理應由他主持這樣的會議。現在並沒有中央代表到會,這樣的會隻能是抗聯各部領導人自己人共同商討的會議。議程應該是先開抗日聯軍領導人的內部會議,爾后再綜合大家的意見,和蘇方共同商討決定。
王新林說不通周保中,就開始找抗聯各部領導人開起了小會。按照他的說法,抗聯各部會分別編入蘇聯遠東軍的幾支部隊,按照正規軍配發給養和武器,由蘇聯高級將軍給抗聯做領導。
據彭施魯回憶,王新林的說法讓不少抗聯領導很受鼓舞。蘇聯紅軍可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之一,對他們的裝備、給養和軍事訓練,抗聯隻有羨慕的份。一聽說能成為蘇聯紅軍,不少人兩眼放光。但是周保中卻看出了王新林計劃的另一層意思。
周保中有寫日記的習慣,即便是在抗聯最危急的戰斗時期中也不曾間斷。這些留存下來的日記,成了現在了解抗聯歷史最重要的一份資料。在日記中,周保中把王新林的計劃稱之為“取消主義”,想取消的是中國共產黨對抗聯的領導,把抗聯變成蘇聯的部隊。
王新林私下裡的小動作,周保中心知肚明。經過與抗聯戰友的溝通,大家對王新林的計劃一致表示了反對。這讓王新林大為光火,和周保中吵了起來。
周保中也拍了桌子:“你一定堅持自己的意見,會也沒必要開了,我帶著隊伍回東北。我們是中國人的隊伍,我們的戰場在東北,死了也是光榮!”
雙方僵持不下,會議又拖延了一個月之久。后來,一個名叫索爾金的蘇軍少將接替了王新林。他還是被稱作“王新林”,但是態度卻有了根本轉變。
最終,抗聯和蘇聯遠東軍達成了合作,周保中記錄了雙方協議的大致內容:“我們(抗聯)願意接受遠東蘇聯紅軍領導的友誼的指導,與遠東紅軍建立經常的聯系,並接受有限度的物資上的援助。”“我們並且願意在不妨礙中共政治威信和組織關系中來直接幫助遠東紅軍方面的需要,把我們獲得的日本賊在滿洲的情況通知遠東紅軍。”而蘇聯遠東軍也尊重了抗聯獨立自主的主張,“保持了我們東北抗日聯軍組織上的整個性。”
周保中被抗聯各部領導推選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
為了便於對抗聯過境部隊的統一領導和管理,蘇方建立了兩個駐屯所。這便是被抗聯戰士稱為“野營”的地方。野營有南北之分。北野營位於距伯力東北75公裡處的雅斯克村,依山環水,森林茂密,具有天然的滑雪場和游泳區,是軍事和體育訓練的最佳場所。北野營位於黑龍江畔,黑龍江的俄文是“阿穆爾”,字頭為“A”,所以,這裡被簡稱A營。
南野營位於海參崴與雙城子之間的一個小火車站附近,當地人稱蛤蟆塘。這裡原來是一個蘇軍的兵營,建有幾座營房。這裡也是山巒起伏,森林茂密,人煙稀少之所。因其靠近沃羅什諾夫城,故也被稱為B營(沃羅什諾夫的俄文字頭)。
從1940年底,抗聯的部隊陸續進入蘇聯境內。在牡丹江地區活動的第一路軍余部從吉林琿春越界,順利進入蘇聯﹔在佳木斯地區活動的第二路軍從饒河越過了烏蘇裡江﹔在黑河嫩江地區活動的第三路軍從遜克、孫吳越過黑龍江,進入蘇聯境內。
進入蘇聯,抗聯的部隊也就進入了安全的避風港。他們得以暫避日軍殘酷的圍剿追殺,蘇軍提供的食物和物資供應,讓他們不用再忍飢受凍。但是,抗聯並沒有准備在蘇聯境內久留。根據彭施魯的回憶,抗聯的計劃是利用冬季在蘇聯境內進行為期三四個月的休整,到春季冰雪融化時立即返回東北境內重新投入抗日游擊斗爭。
1941年3月,殘雪未消,南北野營中的抗聯部隊就開始分批返回東北,繼續與日本侵略者戰斗了。
但是,抗聯部隊回國抗日的行動很快被蘇聯遠東軍阻止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