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聯余輝

2014年01月14日13:3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抗聯余輝

獨立88旅

1941年,德國法西斯席卷歐洲,蘇德之間的大戰迫在眉睫。為了避免兩線作戰,這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這份條約是穩住日本的權宜之計,卻讓中國的主權和抗爭成了交換籌碼。出於大局考慮,抗聯服從了蘇聯遠東軍的命令,留在野營休整待命。

戰爭的腳步比蘇聯的設想要快得多。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四個月后,德國兵鋒逼近莫斯科城下。

蘇德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到了抗聯野營,讓抗聯領導為之一振。周保中向蘇聯遠東軍司令阿巴那申克請戰,要求參加對德作戰,共同保衛“工人階級的祖國”。但得到的答復仍然是“休整待命”。

抗聯今后該做如何安排,成了蘇聯遠東軍和抗聯領導共同的難題。

為了自身的安全,蘇聯要極力避免與日本的摩擦沖突,支持對日作戰的抗聯,很容易授人口實。但是蘇聯對日本時刻提防,抗聯又是必須倚重的力量。

對抗聯來說,放棄對日作戰決不能同意,放棄與蘇聯遠東軍的合作,抗日作戰又無以為繼。周保中隻能讓部隊做好長期准備,同時不斷地向蘇聯遠東軍方面請求回國作戰。

經過多次協商,周保中和阿巴那申克制定了一個抗聯改編整訓方案,將在蘇聯境內的抗聯部隊全部集中到北野營,整編為一個教導團,由蘇聯教官指導訓練。

整訓計劃上交到蘇聯統帥部,返回來的批件由團升級為教導旅。據說,這個改變來自斯大林的指示。斯大林認為一個團的規模太小,抗聯應擴大為教導旅,授予蘇軍正式番號,按蘇軍標准保証供應。

這可是超出抗聯期望的收獲。不過,當時在蘇聯境內的抗聯指戰員總數不過700人,別說是一個旅,就連一個團的編制都不夠。王新林告訴周保中,兵源將由蘇聯遠東地區新參軍的東方少數民族補充。今后這個旅的軍需財務、武器供應都將正式列入遠東軍的預算之中,軍官和士兵都享受與蘇軍同等的待遇,授予軍銜,發薪金等。而為了保密的需要,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將不會出現在蘇軍的公文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蘇聯遠東紅旗第88獨立步兵旅”,對外代號8461部隊。

1942年8月1日,在蘇聯遠東的北野營,東北抗日聯軍百戰余生的700多名指戰員穿上了蘇聯軍服,佩帶蘇軍軍銜,抗聯教導旅正式宣告成立。

抗聯教導旅官兵共1500人,除抗聯留下來的種子之外,其余人員是蘇聯籍的亞洲人和營以上的蘇軍軍官、教員。蘇聯遠東軍沒有食言,按照蘇軍正規部隊的甲級標准,給教導旅配備了裝備。全旅編為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營,1個迫擊炮連,1個教導大隊。每營裝備重機槍6挺,每連裝備輕機槍9挺,每排裝備沖鋒槍15支。

在周保中等抗聯領導的強烈要求下,蘇聯遠東軍尊重了教導旅的組織獨立原則。旅長由周保中擔任,李兆麟任政委,其下各營、連主官,全部由抗聯人員擔任,蘇軍軍官出任副職和教官。

1942年9月13日,教導旅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成立了“獨立步兵旅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亦稱東北黨委會)。特別支部局執行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原有的東北黨組織關系不變。東北黨委會既是旅黨委,又是東北黨組織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全東北黨組織的臨時最高領導機關。東北黨委會成立后,中共吉東、北滿兩省委撤消。至此,東北地區黨組織又重新實現了統一。

更為重要的是,蘇聯遠東軍終於同意了抗聯回國作戰的要求。隻不過為了避免過分刺激日本,教導旅不能大部隊、成建制地回國,隻能壓縮成10人左右的游擊小分隊。

他們在東北尋找失散的抗聯余部,為蘇軍提供軍事偵察,更抓緊一切機會展開游擊戰爭,對日軍進行襲擾破壞。教導旅二營營長王效明帶領小分隊進入東北執行偵察任務,任務完成的返程途中,他們路過圖佳鐵路,“捎帶手兒”炸毀了一輛日軍軍用列車,500多名日偽軍命喪當場。

當然,游擊小分隊勢單力孤,潛回東北作戰也冒著更大的風險,先后有200多人在執行任務中犧牲、失蹤,其中包括抗聯核心領導人之一的趙尚志。

從1942年到1945年7月,抗聯教導旅的游擊小分隊從未間斷,有明確檔案記錄的就有1600余人次。雖然戰斗的規模和影響有限,但抗聯始終用堅定的槍聲,在東北大地宣告著抗日力量的存在。

火種不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