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旅程“萬裡”從耄耋之年起步

吳志菲

2014年01月17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隻圖養家糊口的教書先生踏上了革命之路

山東東平地處魯西,東北面臨東岳泰山,東南接鄰聖人故裡曲阜,西北面與滔滔黃河緊緊相連。萬裡就是在這片熱土上誕生、成長的。萬裡的父親萬金山早年離家外出謀生,后來在山西參加了閻錫山的部隊,犧牲於抗日戰場﹔母親牛氏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勤勞、善良。沒有男主人的家庭生活非常艱難,但是萬裡的母親還是千方百計供兒子讀書,希望兒子能識文斷字,當個教書先生,以后可以養家糊口。

為了生計,母親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年幼的萬裡將母親的艱辛、苦痛全都裝在心裡,他念書也從沒辜負過母親的苦心。啟蒙時,萬裡念過一年私塾——在老師沒講課的情況下,他便把《論語》背得滾瓜爛熟。后來萬裡在東平縣書院小學接受初級教育,他酷愛讀書、努力上進的秉性越發明顯。

1933年,萬裡考上位於曲阜的山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同時,他還收到了濟南省立一師的錄取通知書。他最后選擇了曲阜二師,只是因為這裡生活費用低,而且學校每月發給的5元錢已經夠吃飯用的了。在曲阜二師的3年是萬裡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重要啟蒙期。那時的萬裡對文學非常感興趣,但時局的動蕩,使富有正義感和進步意識的他對國家的未來深感憂慮。當時,萬裡他們對共產黨和紅軍都很敬佩,也十分向往革命根據地。萬裡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了一個讀書會,傳閱馬列主義著作和進步書刊,談論各自對時局的看法。在這裡,萬裡經過艱苦的探索,最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踏上了革命之路。

1936年,在中共山東省委魯西巡視員董臨儀的介紹下,萬裡入了黨。畢業后,萬裡借在學校教書的身份,秘密從事黨的工作,從此開始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涯。在那段時間,萬裡在課堂上既教授科學文化知識,又傳輸革命思想。課外,他的工作形式更加多樣化——發動師生訂購進步書刊,利用讀書會宣講革命道理﹔組織進步師生出牆報,創辦《學習園地》﹔組織演唱會,演出進步戲曲﹔建立“小學教師聯席會”,吸收進步知識分子入黨。在萬裡的主持下,東平縣的黨組織不斷壯大,黨的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1937年10月的一天,中共東平縣工委在萬裡家中正式成立,21歲的萬裡擔任書記。從建立東平縣抗日救亡協會,到創建農民福利會,成立東汶人民抗日自衛隊,萬裡在基層領導崗位上牢牢抓住群眾這一抗日的關鍵環節,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實際工作,而他本人也在戰火中迅速成熟起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