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菲
平民百姓常是萬家的座上客
1980年從安徽調到中央任國務院副總理后,萬裡一直住在中南海。院子是典型的中式建筑,房子很高,前面伸出很寬的過廊。每當春天,院中海棠花、梨花競相開放,花香醉人。
老伴邊濤和警衛人員一起在院子裡開了塊自留地,萬裡對這塊地很重視,要求施有機肥,要澆好水,搭好架,管理好,一家人能時常吃上四季的新鮮蔬菜。有時蔬菜豐收了,萬裡還不忘把菜送給鄰居陳雲家和好友李瑞環等。
作為高級領導干部,萬裡的出行很不“自由”。一次,萬裡在談到宣傳報道時說:“我真羨慕記者,哪裡都可以去,隻要深入下去,就能夠聽到看到真實情況。我們這些當官的要想知道真實情況很不容易。我們一下去,地、區、縣、公社,直到村隊,都有人陪同。一大群人簇擁著你,真正的老百姓到不了跟前,聽到的都是‘鶯歌燕舞’的大好形勢。有時連開個座談會,誰參加,誰講什麼內容,都給你准備好了,還拿著稿子念,這能聽到多少真實情況。作為一個領導干部不聽或者聽不到群眾批評怎麼行呢?”萬裡很願意同他熟悉的一些基層干部和工人接觸交談,他們一般是敢於講真話,反映真實情況的。他還經常同一些經濟理論專家交談,同一些過去在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老朋友回憶往事,促膝談心。
“文化大革命”中,陪“走資派”挨斗的往往是“走資派”,而陪萬裡挨斗的時常是工人出身,其中就有全國勞動模范時傳祥。每當提起這事,萬裡總是說:“我感到自豪,這說明我不脫離群眾。”有一年春節前在慰問首都環衛工人的茶話會上,萬裡說:“今年好幾個地方請我去參加茶話會,我都沒去,單單來參加環衛工人的茶話會,因為我對環衛工人是有特殊感情的。60年代我曾和時傳祥同志一起掏過大糞。” 時傳祥去世后,萬裡對其老伴及4個孩子都很關照。萬裡到朝鮮訪問帶回的大鴨梨還不忘給時傳祥的孩子送去一份。多年來,無論萬裡擔任什麼級別的領導干部,時傳祥的老伴和孩子們總是他家的座上客。
1994年5月上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原生產隊副隊長嚴宏昌代表小崗村農民來北京看望萬裡。秘書問萬裡,安排在什麼時間。萬裡說,盡量提前安排,明天上午就來。見面后,嚴宏昌緊緊握住萬裡的手說:“小崗農民都很想念您,我受小崗農民委托,來看望您!您支持我們搞包產到戶,現在大家都吃飽飯了,過上好日子了,從心底裡感謝您!”在交談中,萬裡向嚴宏昌詳細詢問了小崗的生產情況和人們吃、穿、住的生活情況,兩人親切交談了近兩個小時。
萬裡在家中接待過許多朋友,有領導人,更多的是普通知識分子、工人、農民,還有民主人士、非黨人士。已離休的萬裡會客和同朋友聊天的時間一般安排在上午九十點鐘以后,一般都是1個小時左右。他特別關心農村工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凡是從農村來看望他的干部和農民,他都熱情歡迎,親切接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