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紅色飛鷹——抗戰期間蘇聯志願航空隊援華始末

2014年12月31日08:0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紅色飛鷹

紅色通道

大規模的跨國武器輸送,即便保密工作再出色,也無法完全避開日本的情報偵察。甚至連日本的媒體都對此有所察覺,1937年10月,日本的《每日新聞》就報道說:“9架蘇聯制造的高速戰斗機在某地組裝,並通過蘭州、西安運到上海。”

日本軍方對此早已心知肚明,他們很快摸清了蘇聯援華飛機的航路,並且准備把這些援華武器毀在半途。

據饒世和著《飛翔在中國上空——1910—1950年中國航空史話》記載,美國的一份調查報告曾引用日本方面的報告:“蘭州是中國和俄國之間重要的樞紐,估計有接近100架飛機長期駐扎,還有許多執行空中作戰任務的俄國人也在這裡……切斷這個‘紅色通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日本人口中的“紅色通道”,指的是以蘭州為節點,通向中國正面戰場的航線。他們說的“紅色”,指代的是蘇聯。而讓這條通道染上紅色的,還有中國飛行員的鮮血。

中國碩果僅存的戰斗機飛行員,那時候基本都被集中到蘭州去接收蘇聯飛機,掌握駕駛要領,以便盡快重返戰場。蘇聯的志願飛行員們,一部分留在蘭州充當教官,一部分返回蘇聯開來更多的飛機,還有一部分則和中國飛行員一起,飛赴戰場參戰。

中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高志航,那時已經取得了個人擊落5架敵機的戰果。在蘭州,他不用蘇聯飛行員和地勤人員講解,就很快掌握伊16的各項性能,首次駕機單飛就敢飛出各種高級特技,令蘇聯飛行員大為贊嘆。高志航還駕機獨闖海拔3000多米的六盤山,開辟了蘭州到西安的直飛航線。

11月15日,高志航帶領13架戰機降落在河南周家口機場。這是他們飛行途中的最后一個中繼站,此后他們將直飛南京參戰。

那時,上海已經陷落,日軍開始向南京進軍。毫無空軍力量的中國首都,被日軍的轟炸機肆意蹂躪著。

偏偏這時,一場不期而遇的雨雪,困住了他們的翅膀。連續六天,要麼是周家口機場不具備起飛條件,要麼是南京機場不具備降落條件,他們隻能苦苦等待。

11月21日,空襲警報驟然響起。日軍已經獲得了大批蘇聯援華戰機停留在周家口機場的情報,不惜從數千公裡外的朝鮮調來精銳轟炸機編隊,經停大連、北京長途奔襲河南周家口機場。

而周家口機場遠沒有足夠的預警系統。空襲警報發出時,日本轟炸機已憑目力可見。

高志航沒有選擇隱蔽,反而准備強行起飛迎擊。炸彈也在這時落了下來。剛剛進入機艙的高志航,還沒來得及發動戰機,就被一顆炸彈命中了。

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就此隕落。13架飛機僅剩3架幸免於難。

日軍並沒有就此收手,他們認定周家口機場是蘇聯援華飛機重要的中轉機場,必欲徹底摧毀,第二天又派了9架轟炸機前來轟炸。

這一次,那剩下的3架伊16飛了起來,一架日本轟炸機被擊落,其余的慌忙逃走。周家口機場遠遠超過了日本戰斗機護航的距離,而沒有護航的轟炸機,數量再多也隻能是伊16面前的靶子。

“紅色通道”終究沒有中斷。

12月1日上午,23架伊16編成的戰斗機機群著陸南京機場。下午,20架轟炸機也降臨南京機場。這些飛機的駕駛員全部是蘇聯飛行員,當天就投入了與日本飛機的作戰。卡利亞金《沿著陌生的道路》中記載,當天蘇聯戰斗機曾五次升空作戰。

此時的南京,黑雲壓城,已成絕地。蘇聯飛機的到來,已經無力扭轉敗局。

在抗戰史上,南京留下的最深刻記憶是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發生在南京上空的空戰很少有人關注,留下的記載少之又少。

當時已經一架飛機都沒有的陳納德也在南京,他的回憶錄裡記錄了其目睹的一場空戰,場景描述非常專業:“9架日本雙翼戰斗機飛臨南京上空,5架俄國飛機和一架中國飛機攔截了它們……日本人一開火,俄國飛機就垂直俯沖脫離危險,日本人緊緊追趕著一直向下,俄國飛機突然來一個垂直翻滾,再次脫離,然后猛然對著日本飛機開火,結果兩架飛機都因為耗盡彈藥而離開。”

俯沖擺脫、垂直翻滾,正是伊16最典型的飛行動作。

南京的空戰,是蘇聯援華航空隊來華首戰,也許是投入戰斗太過倉促,他們也沒有詳細的戰報。至於戰果,《沿著陌生的道路》記載很不確切,隻說“擊落了幾架日本轟炸機。”不過,卡利亞金在這本書裡寫道,12月2日,蘇聯轟炸機從南京機場起飛,對停泊在上海的日本海軍軍艦進行了轟炸,炸沉一艘巡洋艦,炸傷6艘軍艦。“這是中國空軍以往連想也不敢想的勝利。”

12月9日,日軍逼近南京,南京的幾個機場都已經在炮火覆蓋范圍之內,蘇聯援華航空隊隻能撤離。

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血腥屠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