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紅色飛鷹——抗戰期間蘇聯志願航空隊援華始末

2014年12月31日08:0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紅色飛鷹

碧血染藍天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發動閃擊戰,兵分三路突襲蘇聯。蘇聯志願航空隊的飛行員們被召回祖國,參加衛國戰爭。他們把自己的戰機留給了中國,還有200多名蘇聯飛行員已經把生命永遠留在了中國。

從1937年到1941年,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採取輪換形式,4年間總共派遣了3665人參加中國抗戰,其中包括1091名飛行員,此外還有2000余人的機械師、工程師等各類航空輔助人員。此外,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還幫助中國建立了航空供應站和飛機修配廠,並在迪化、蘭州等地設立航空學校和訓練基地,為中國培訓了近1萬名相關技術人員。

從南京到武漢、重慶、蘭州、柳州……中國眾多的城市上空,都留下了蘇聯飛行員與日軍搏殺的英姿。據二戰史資料,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損失飛機986架,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蘇聯志願航空隊的戰果。

當然,他們為之付出的是鮮血和生命。

蘇聯志願航空隊有兩百多人在戰斗、訓練和各類事故中犧牲,其中包括轟炸機大隊長庫裡申科和戰斗機大隊長拉赫曼諾夫。

庫裡申科在1937年就第一批來到了中國。他帶領的飛行大隊是重型轟炸機大隊。重型轟炸機載彈量大,多用來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但是在日本猖狂向中國進攻的時候,這種飛機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而且,在沒有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這種速度慢的重武器面臨更多的危險。

很長一段時間,重型轟炸機被當做運輸機使用,他們往返在蘇聯和中國之間,把大量的武器彈藥乃至拆解成零件的戰斗機運到蘭州。庫裡申科則長期擔任飛行教官,為中國培訓了大批轟炸機駕駛員。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庫裡申科帶領他的轟炸機大隊進駐成都,開始執行對日本佔領區的轟炸任務。

1939年8月14日,庫裡申科率領重型轟炸機大隊,首次空襲已經被日本佔領的武漢,他們將重磅炸彈暴雨般傾瀉在漢口日軍機場上,將機場化為一片火海,當准備返回時,突然遇到日本機群。庫裡申科的飛機被日機擊中發動機,他憑借高超的技術,用僅剩的一台發動機飛回四川上空。

受傷的飛機搖搖欲墜,隻能在長江江面迫降,機組其他人員均獲救,唯有大隊長庫裡申科最后一個脫離飛機時被江流卷走,犧牲時年僅36歲。

蘇聯志願航空隊撤走后,陳納德率領的美國志願航空隊成立,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飛虎隊”,在此后的抗日戰爭中享有盛名。長期以來,國際援華航空英雄的光環套在“飛虎隊”的頭上,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事跡卻少有人知。

所謂時勢造英雄,時勢也會“隱藏”英雄。蘇聯志願航空隊和“飛虎隊”就是處在不同的時勢之中。

“飛虎隊”有美國援華的部分,但這支隊伍是由中國政府出資在美國高薪招募110名飛行員和150名機械師組成,裝備的是中國從美國租借、撥款購買的100架P-40戰斗機。國民政府從其成立之初就寄予厚望,並廣為傳揚。

在“飛虎隊”成立半年后,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宣戰。“飛虎隊”更成了中美同盟的一個標志物,其對日的戰史、戰果在兩國都備受宣揚。

而蘇聯志願航空隊則是一支秘而不宣的援華力量,中國、蘇聯、日本彼此心知肚明,保持了默契的沉默。即便是在以他們為主力取得對日空戰的巨大勝利之時,公開的報道也以“中國空軍”的名義出現。

但是,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支英雄的航空隊。在南京、武漢、重慶等蘇聯志願航空隊戰斗過的地方,都建有專門的陵園和紀念館。

在庫裡申科犧牲的萬縣,一對母子自發地為其守陵半個多世紀。這對母子就是重慶萬州區的老人譚忠惠和她的兒子魏映祥。

抗日戰爭期間,譚忠惠的家距離庫裡申科飛機墜落的江面隻有兩公裡,她的父親經常和她說起庫裡申科的英雄事跡,並教導她: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人的和平而犧牲,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份恩情。

1958年,庫裡申科陵園遷至重慶西山公園。在西山公園亭園組工作的譚忠惠聽到這個消息,主動請纓承擔為庫裡申科守陵的工作。這一守,就是19年。1977年譚忠惠退休后,兒子魏映祥從母親手中接過了守陵任務,一直堅持至今。

也正是在1958年,新中國政府輾轉尋找到了庫裡申科的遺孀和女兒,把她們請到了中國。她們參加了1958年的國慶招待會,周恩來總理握住庫裡申科妻子和女兒的手說:“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格裡戈裡·庫裡申科。”

2009年,在南京紫金山北麓,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落成,這是世界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講述著中、美、蘇等國空軍在中國藍天聯合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戰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