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在中共黨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出任黨的最高領導人八年中,正是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張聞天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遵義會議上他是確立毛澤東領導地位的第一人,曾被毛澤東稱為“開明君主”、“不爭權”﹔他胸懷寬廣幾度讓賢,隻因在廬山會議上講出了真話,便與彭德懷一起被打成“反黨集團”……
張聞天檔案:
姓名字號:張聞天,原名應皋,化名洛甫,字聞天
籍 貫:江蘇省南匯縣(今上海市浦東新區)
生卒年月: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 卒年76歲
畢業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學、蘇聯紅色教授學院
最高職務:中共中央總負責
張聞天簡歷:
1900年——8月30日生於江蘇省南匯縣六團鄉張家宅的一個富裕農民家庭。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后加入“少年中國學會”。
1920年——赴日本東京自學。
1921年——回國,任上海中華書局“新文化叢書”編輯。
1922年——赴美國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勤工儉學。
1924年——回國,任中華書局編輯,后到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任英文教員。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留校任教。
1928年——入蘇聯紅色教授學院學習,並參與共產國際東方部部分工作。
1931年——回國,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主編《紅旗》和《斗爭》﹔同年任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33年——遷往中央蘇區,任中共中央局常委兼宣傳部部長、黨報委員會書記。
1934年——中共六屆五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報委員會主任﹔同年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人民委員會主席。
1935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負總責﹔后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1938年——兼任馬克思列寧學院院長。
1945年——中共七大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6年——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
1948年——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49年——任中共遼東省委書記。
1951年——任駐蘇聯大使。
1954年——回國,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長。
1956年——當選中共八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59年——出席廬山會議,被撤銷外交部副部長職務。
1960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開始遭受殘酷迫害。
1975年——遷至江蘇無錫。
1976年——7月1日因心臟病猝發在無錫去世,卒年76歲。
一、一步登天的洛甫同志
出身於江蘇省南匯縣富裕農家的張聞天,17歲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后,便熟練地掌握了英語,開始接觸歐美的政治思想與文化思想。
五四運動爆發后,張聞天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不久后他又加入了李大釗等人發起的“少年中國學會”,在《民國日報》、《時事新報》等諸多進步報刊上發表評論、雜感與散文詩篇。
張聞天曾留學日本,也曾赴美勤工儉學﹔他曾沉醉於文學,發表了多篇外國文藝理論譯介文章,翻譯了大量當代外國文學名著,並投入新文學創作,也曾入川任教,以三尺講台為戰場,積極宣傳新文化,抨擊封建勢力及軍閥統治。但他最終發現:
“要戰勝這個社會,必須有聯合的力量,單靠個人的文藝活動是做不到的,而共產黨是反抗這個社會的真正可靠的力量。”
1925年6月,張聞天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張聞天作為莫斯科中山大學首批學生來到莫斯科。
在中山大學,張聞天為自己起了一個俄文名字:伊比·尼古拉耶維奇·伊斯梅洛夫,並長期使用“洛甫”這一化名。
1927年9月,張聞天畢業留校,被分配在列寧主義研究組,先后教授“列寧主義”和“聯共黨史”,並擔任了黨內外多種職務。
1928年9月,共產國際東方部與聯共(布)中央為了給中國共產黨造就高級理論人才,決定選送張聞天、王稼祥、沈澤民、郭紹棠入紅色教授學院深造。紅色教授學院是蘇聯最高學府,從這裡畢業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紅色教授”。此事在留蘇學生中影響很大,張聞天等四人被稱為“四大教授”,名噪一時。
在紅色教授學院讀書期間,張聞天同時參加了共產國際東方部的部分工作,曾擔任共產國際執委會中國組委員、共產國際執委會中國分部編輯委員會委員,同時任中山大學的兼職教員。
1931年1月的某一天,對於31歲的張聞天來說,是一個充滿喜悅而又面臨痛苦分別的日子。盡管這個值得記住的具體日期已經被歷史遺忘,但這一天在張聞天的生命中卻有著深遠意義:留蘇五年,他終於接到通知:立即回國,參加國內斗爭。
2月17日,張聞天與楊尚昆結伴回國順利抵達上海,這一天正好是大年初一,店鋪大都關起了門,熱鬧繁華的大上海一下子停止了喧囂,張聞天和楊尚昆來到四馬路一家旅館住下來,隨后用暗語寫了一張紙條,按照事先規定的秘密接頭辦法,張聞天來到滬西路一個小人書書攤前,借了一本小人書,環視左右,見無人注意到這邊,飛快地將早已寫好的紙條夾進小人書中,再鄭重其事地將小人書交給看攤的人。
紙條上寫明了張聞天、楊尚昆所住旅館和房間號,然而兩天過去了,也不見有人來接頭,兩人在旅館裡待不下去了,決定到外灘散步,說不定會碰到熟人。事情偏有湊巧,當兩人走到在大馬路口時竟然遇到了陳昌浩。陳昌浩與楊尚昆是同一期中山大學同學,在這裡偶然相遇,幾人真是太興奮了。
“老同學,竟然讓我們在這裡碰到你,真是太幸運了!”楊尚昆高興地說。
“聞天、尚昆,你們回來了?這真是太好了,和中央聯系了嗎?”
“聯系了,等了兩天,還沒人來。”張聞天說。
“我這就將你們回來的消息告知中央。”
當晚,共青團中央書記博古來到旅館,看望張聞天與楊尚昆。博古也是中山大學第二期留學生,當時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剛剛結束,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王明等人在組織上取得了合法領導權,開始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因此博古一見到張聞天與楊尚昆便說:
“你們回來的正好,我們黨太需要理論干部和斗爭干部了!”
在張聞天、楊尚昆與黨組織取得聯系后,內部交通亦收到藏在小人書裡的紙條,派人前來與張聞天接頭。隨后,組織上分配楊尚昆到全國總工會負責宣傳工作,分配張聞天參加中共中央領導機關的工作。很快,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沈澤民被派往鄂豫皖擔任中央分局常委,張聞天接替沈澤民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從1931年3月2日開始,張聞天以中央宣傳部部長的身份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常委會,不久又兼任中央黨報委員會書記,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和《斗爭》。兩刊的秘密編輯部設在公共租界,位於上海愛文義路與成都北路路西,是一座新蓋的三層花園洋房,乍看像一個富商家庭。張聞天來到這裡后,以“思美”、“洛甫”、“平江”、“歌特”等化名,發表了100余篇文章,分析政治局勢、揭露帝國主義、抨擊國民政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
然而,正當張聞天在上海的工作剛剛順利開展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給中央機關以及中央領導帶來極大威脅。
6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在英租界被捕,旋即引渡到上海警備司令部,24日被殺。向忠發被殺后,王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央最高領導人。但在白色恐怖之下,王明等人已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於是,經共產國際批准,王明於10月18日與妻子孟慶樹及中央特科工作人員吳克堅、盧鏡如,乘日本船秘密離滬赴蘇,出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並參加共產國際的領導工作,“負責中國黨的事情”。
王明赴蘇前,在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提議下,在與周恩來商議並經共產國際批准后,決定由博古、陳雲、張聞天、康生、盧福坦、李竹聲六人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自此,張聞天進入了中共中央領導核心。
時值九一八事變爆發不久,張聞天撰寫大量文章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與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號召全黨發動群眾,開展反日反蔣斗爭。這一時期,在臨時中央和共產國際的領導下,張聞天宣傳和執行了“左”傾路線,沒有看到民族矛盾正在上升為最高矛盾和中間派別的抗日要求,把中間派別看作最危險的敵人,對其進行揭露、打擊,同時批評、打擊黨內對於“左”傾觀點持不同意見的組織和同志。
由於在現實中不斷碰壁,引發了張聞天的思考與覺醒,他開始努力擺脫“左”傾路線的束縛。1932年10月27日,臨時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張聞天在“目前形勢”的報告中,首次將“左”傾問題作為一個突出的、嚴重的問題提了出來,稱:“黨內‘左’傾情緒的增長,自北方會議后,的確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在做結論時,張聞天進一步指出:“在革命危機在全國增長中,‘左’傾是容易發生的。”
在臨時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將臨時中央自身工作中“左”的錯誤作為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提出來,這預示著張聞天將與臨時中央的“左”傾路線分道揚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