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國
劉飛,當年陽澄湖職務最高的傷病員,1955年榮膺中將軍銜。
1947年1月魯南戰役時,陳榮蘭在華野1縱2師5團陣地前沿宣傳鼓動。
1939年2月,周恩來偕葉挺從青弋江乘竹筏到皖南新四軍軍部。
北寺塔、虎丘、寒山寺……在寸土寸金的蘇州高新工業園區三香路,步入蘇州革命博物館這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筆者終於見到期待已久的鎮館之寶——那件凝結著特殊歷史而又令人憎愛交加的文物——鐵質彈頭被歲月的“利齒”咬噬得凹凸不平,似在訴說著它與寄居主人的愛恨情仇﹔深褐色的斑斑鏽跡宛如凝結的陳年舊血,使人油然想起它蟄伏抗日英雄血肉之軀的年深日久。
這不是一顆普通的子彈。1939年9月21日,這粒長2.8厘米、底部直徑0.7厘米的彈丸,從“忠義救國軍”一挺機槍中射出,嵌入一位16年后榮膺共和國中將軍銜的新四軍部隊指揮員劉飛胸中,直至將軍1984年謝世方得取出,伴隨和見証了將軍從戰爭到和平45年的軍旅生涯。誰能想到,就是這顆子彈,引發了紅色經典《蘆蕩火種》和《沙家浜》的創作。
深遠經略
——毛澤東新階段戰略思想引發鐵流東進
1938年秋,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的中國,又一次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10月8日太原失守后,華北地區正面戰場作戰基本結束。10月21日和25日,華南樞紐廣州和華中重鎮武漢相繼淪陷。與此同時,戰略進攻已達頂點的日軍隨著戰線延長和兵員傷亡漸趨頹勢。中國抗日戰爭形成相互配合的兩個戰場:即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場和主要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擔負的敵后戰場。
11月3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臭名昭著的第二次“近衛聲明”,變“日本不以中國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方針,為在正面戰場停止戰略性進攻,將主要兵力用於打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變對國民黨政府以軍事進攻為主、政治誘降為輔,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企圖誘使國民黨政府妥協投降。
1938年5月,毛澤東洞察國際國內時局,總結全面抗戰10個月經驗教訓,寫出《論持久戰》和《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兩篇論著,提出持久抗戰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的科學論斷。9月29日,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精辟闡述了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游擊戰爭的新形勢新特點新任務,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是在戰區和敵后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重大戰略決策。
1939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受中央委派親赴皖南新四軍軍部,用20天時間傳達貫徹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彌合葉挺、項英之間的裂痕,與新四軍將領廣泛深入交談,共同商定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還四次在新四軍軍部作報告和發表演說,進一步統一大家思想。根據六中全會精神和周恩來指示,新四軍1支隊司令員陳毅,在僅有兩個團兵力的情況下,排除干擾,毅然派葉飛率老6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以下簡稱“江抗”)的名義,從茅山根據地挺進蘇南東路即蘇常太和澄錫虞地區,在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史上奏響具有深遠意義的東進序曲。
頻道精選
![]() |